第126部分 (第1/5頁)
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慮過了。
不管對方是什麼意圖,地球方在執行計劃之前,都會先放出探測器,前去觀察和試探性地接觸,然後再行動。
放出探測器這種事刻不容緩,但是這樣的探測器並不是說造就能造出來的,製造業再強,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至於運載火箭的飛行軌道,這個倒是相較而言簡單一些了。
一個半月後,美國和華國先後隔了幾個小時,向著那艘外星飛船發射了探測器。
其他國家的航天製造業相對薄弱,自然沒能力像這兩個國家一樣快手快腳,但是各自都有各種各樣的間諜在這兩個國家的科研團隊裡,密切關注著探測結果。
此時,外星飛船與地球的距離已經不到八千萬公里了,只剩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就會與地球相遇。
美國與華國的探測器的飛行軌道不同,雖然發射時間相隔幾個小時,但是居然在幾乎同一時間接近了那艘外星飛船利用本身燃料的加速和地球引力將自身“甩出去”,從而達到了比地球公轉還要快的速度,所以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就到達了目的地。
探測的機會只有一次,就是探測器與那外星飛船擦身而過的時刻。
原因很簡單,探測器並不能如同那艘外星飛船一樣,能夠完全“靜止”在地日軌道上不動,而外星飛船本身也不是行星天體,本身並不能產生足夠的引力讓探測器圍繞它做圓周運動,探測器無法在它附近停留,只能“擦肩而過”,所以才說機會只有一次。
華國與美國選擇了不同的飛行軌道,正好能從外星飛船的兩側飛躍,似乎是兩國暗地裡商量好的一般,因為這樣能夠一國一邊,更加全面地探測。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這兩國的太空航天技術,的確是代表著地球最先進水平的。
兩隻探測器從地球上升空開始,就一直不停地朝著外星飛船發射電磁波,其實就是詢問的意思,看看外星飛船能否破譯這些電磁訊號,並做出回應,如果對方真的是為了所謂的“和平”而來,應該多少回應一點。
可是,直到兩隻探測器距離它還有不到100公里的時候,這艘外星飛船一直都是“電磁靜默”的,沒有作出任何的回應,既不靠近,也不遠離。
兩隻探測器每時每刻都在朝地球傳送回來照片等資訊圖樣,一直是與地球保持聯絡的,所以nasa和華國航空航天局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屏息凝神地看著大螢幕上不斷更新的資訊。
500公里了……
200公里了……
100公里了……
50公里了,太陽光照到了外星飛船那海螺殼一樣的表面上,熠熠生輝,越來越多的細節被傳送了回來。
當然了,嚴格說來,探測器傳回地球的資訊並不是“實時”的,因為此刻探測器與地球的距離有萬公里,訊號傳回地球需要的時間差不多是210秒,也就是三分半鐘,每一張照片,每一組探測資料,都是三分半鐘之前的,就像玩跨國網遊一樣,“網路延遲”三分多鐘。
也就是說,控制中心的科學家們看到探測器正在接近外星飛船,而實際上,在三分多鐘前,三者就已經遭遇了。
地球人看到的是探測器的逐漸接近,而實際上的此時此刻,美國和華國的探測器已經被粉碎成了碎渣,化作宇宙的塵埃,四散而去。
三分多鐘後,地球人看到的卻並不是訊號中斷,也不是自家的探測器灰飛煙滅,而是非常正常的畫面兩隻探測器的視角,都是非常清晰的“外星飛船”的表面,清晰到了沒一絲紋理都清清楚楚。
沒什麼特別的,沒看到外星人,沒看到任何的動力引擎,沒有什麼外設燈光,就是一隻龐大的“海螺殼子”而已。
地球接到的畫面繼續著,接下來就是遠離“外星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