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僑盟�鎂媚巖醞�場�
虞洽卿原名虞和德,浙江鎮海人,幼年喪父,靠母親含辛茹苦撫養大。15歲時經親戚介紹到上海一家顏料店做學徒,臨行時,母親特地為他做了雙新布鞋。當他隨著介紹人走到顏料店不遠處時,突然天降大雨。捨不得弄髒新鞋,虞洽卿便將它脫下,塞進包袱裡,赤足走進店門,不想太過緊張,加上地滑,在門檻外滑了一跤,手腳朝天,屁股落地。老闆正待發火,介紹人機靈,忙說:“赤腳財神到!老闆你看小老弟這副樣子,像不像個金元寶?”一看確實像。老闆驀然想起昨晚做了一個夢:一隻大元寶送上門來。頓時大喜,虞洽卿因此不僅謀到一份差事,甚至還得到了老闆的寵信。
他也真沒辜負老闆的關愛。憑著踏實努力,加上頭腦靈活,職位一路上升,直至成為店裡的小股東。虞洽卿明白十里洋場是洋人說了算,便自費上夜校苦學英文,並刻意與洋人結交,凡是到洋行送貨,他都要親自去,就是為了多認識幾個洋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27歲那年,他被某德商洋行聘為跑樓(副買辦),很快就升為買辦,從此展開了他燦爛輝煌的人生……
杜月笙感到很慚愧。想想這三個人尤其是虞洽卿,出身都不比自己好多少,經過自身的不懈奮鬥,如今混得連洋人都對他們客客氣氣。自己已經20歲了,還一天到晚“拋頂宮”小打小鬧,甚至連小打小鬧也算不上,實在是心有不甘——我要奮鬥,奮鬥出個樣子來!
杜月笙以虞洽卿為鏡,悟出了一個道理:人若想出頭,除了努力,還必須得有一個靠山。虞洽卿靠的是洋人,否則一定不會有現在的輝煌,那麼自己該靠什麼呢?他想來想去,覺得幹自己這一行的,最好的靠山或許是青幫。
青幫是一個古老的江湖組織,最初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後來政治色彩漸淡,到清末海運開通後已經基本淪為一個幫會組織。
青幫是以師徒傳承為主的縱向式的家族組織,講究“師徒如父子,同師如弟兄”。體現這兩層關係的就是青幫的字輩,輩分越高越牛。祖師爺立下了24個字作為幫內“家譜”,這24個字是:清淨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來自性,圓明行理,大通悟覺。到了清末民初的時候,“大”字輩已經是最高的一輩,所剩的人也不多了。
青幫到底有多牛呢?我們不妨講一個小故事來做說明。
說是袁世凱稱帝之後,腿有殘疾的大兒子袁克定和老三袁克良都想當太子,而兩人都很防備曾經反對帝制卻依然為袁世凱寵愛的老二袁克文。袁世凱生怕有倫常慘劇發生,便示意老二離開北京,雲遊四海。袁克文挑了父親曾經的秘書步章五陪同,前往上海。步章五是青幫“大”字輩,建議二公子不如加入青幫,利用江湖勢力作自我保護,袁克文欣然同意。後來由當時“大”字輩中最德高望重的張樹生“代師收徒”,袁二公子以“大”字輩身份,加入了青幫。
連“皇二子”袁克文危難之時,都會想到加入青幫以自保,那麼青幫到底有多牛呢?不問可知。
好了言歸正傳。話說十六鋪一帶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流氓叫陳世昌,是青幫“通”字輩人物。陳世昌小名福生,因為年輕的時候每天走街竄巷靠一種套紅籤子的小賭博遊戲為生,所以人們都叫他“套籤子福生”。杜月笙和他認識,便想拜他為師,陳世昌很欣賞杜月笙的為人處事,覺得是個可造之材,兩人真正是一拍即合。就這樣杜月笙成了青幫“悟”字輩一員,輩分很低,但總算是進了門檻。
加入青幫後,杜月笙的生活和事業並沒有改觀。陳世昌那會兒很忙,他有一個36人的團伙,江湖人稱“三十六股黨”,主營業務是搶鴉片,這事兒太大,他覺得沒法帶杜月笙一起幹。所以兩個人更多的只是師徒名分,師父對徒弟實質性的幫助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