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誰啊 搶走我的地盤(下) (第1/3頁)
小楊努力上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誰搶走了我的地盤(下)
對於消費者而言,或許可以不在乎技術,但不可能不在乎體驗。而平臺戰略,如果不能轉化為使用者體驗的提升,最終只能是空中樓閣。
“所有平臺都是中間頁,如果不能幫使用者解決問題,就沒有存在的價值。”雷軍說。而騰訊微信團隊一位負責人則說:“我們不會關注競爭對手,只關注使用者。”
平臺之戰,最終將落實到使用者體驗之爭。
百度:如何擺脫路徑依賴
搜尋,曾讓百度站在了網際網路之巔。但時過境遷,當網際網路從資訊獲取時代,走向社交與交易時代,搜尋的價值正在被削弱。使用者獲取資訊的方式,從主動搜尋,變成了被動推薦。百度依靠搜尋起家的優勢,反而成了創新的羈絆。
“百度現在是一家大公司,很難像小公司那樣快速轉型,這是大公司的悲哀。”百度一位內部人士說。
事實上,百度一直在努力擺脫對搜尋的過度依賴,透過收購、投資以及內部孵化等方式,涉足團購、影片、電商、地圖、開發者平臺等諸多領域,但成效並不顯著。
“百度做平臺,存在一個根本問題,就是缺乏使用者關係鏈,無論是搜尋、地圖還是其他,都沒有使用者關係,而這是網際網路最核心的資產,沒有使用者關係,就沒有粘性,就很難形成平臺。”一位網際網路資深人士說。
百度也曾試圖建立使用者關係鏈,比如空間、百科、知道、貼吧等產品,都試圖在使用者之間建立關係,但這些關係都是弱關係,與微博、微信等基於真實身份、有著強烈社交需求的關係鏈相比,相去甚遠。
“百度過去的成功,源於對技術的專注,但現在,技術不再是門檻,百度需要轉變思維方式,從工程師文化,轉向產品經理文化,從關注技術,轉向關注使用者。”上述網際網路資深人士說。
事實上,百度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李彥宏曾多次在內部強調,要提升產品經理的地位,讓產品經理成為公司戰略的核心。百度最新財報顯示,產品研發人員佔到了員工總數的近一半。
百度最新推出的輕應用,被寄予厚望。百度稱,輕應用是一種無需下載、即搜即用的全功能app,能夠覆蓋所有app的核心功能,開發門檻比原生app低很多。同時,輕應用可以藉助百度強大的搜尋入口、精準分發和開放平臺,實現“開發—分發—收益”的完整閉環。
但輕應用能否成功,關鍵在於能否吸引開發者入駐,以及能否提升使用者體驗。從開發者角度看,百度輕應用平臺能否帶來流量,能否幫助變現,是他們最關心的。而百度能否做到這一點,尚未可知。
從使用者體驗角度看,輕應用與原生app相比,雖然無需下載,節省流量,但在互動體驗、使用者體驗上仍有差距。比如,輕應用是基於htl5技術,而htl5目前並不成熟,在瀏覽器相容、支付、安全、使用者體驗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百度輕應用是一個好想法,但想法和現實往往有差距。它能否成功,取決於能否改變使用者的習慣,而使用者習慣的改變,是一個長期過程。”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說。
對百度而言,輕應用只是開始,能否透過輕應用以及其他方式,成功擺脫對搜尋的過度依賴,進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重塑平臺地位,尚需時間檢驗。
阿里:如何平衡生態利益
相比百度和騰訊,阿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似乎更有底氣。一方面,阿里擁有電商、金融、物流等完善的產業鏈,另一方面,阿里擁有大量中小企業客戶,以及數億消費者,這都是平臺的基礎。
但阿里也並非高枕無憂。阿里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平衡生態利益。
阿里以電商起家,電商是阿里的根本,阿里幾乎所有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