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廟,希望神靈保佑早得貴子。後來根據鄉間的習俗,收養了我大姨的女兒為養女,以期能為自己招來兒子。這就是我大姐,取名大妮。父母對她如同己出,大姐也很懂事,十分孝順父母,從小對我也很照顧。她後來嫁給了本村張家,丈夫名叫張玉堂,生有三子二女。1947年,長子高中畢業後到大別山參加革命,在劉鄧大軍軍政大學學習,後來到湖北省應城任區委書記、縣財政主任、政治部主任等職。他和我經常有來往,1979年因肺癌去世。
父母收養大姐三年後,母親生下一女,取名二妮,是我二姐。二姐18歲時嫁給任莊的任重生,婚後生有一子一女。二姐一家很慘,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災害時,全家四口都死於飢餓。在那個時代,人們普遍存在著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父母一直想要一個男孩,以後近八年的時間,父母沒再生育。特別是隨著家裡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為了將來能夠繼承家業,父母就想過繼一個男孩。當時叔叔家生有六個男孩,長子關升品,也就是我的堂兄,為人正直、聰明,念過幾年私塾,字寫得特別好。在鄉下人看來字寫得漂亮自然是最有文化的象徵。父親很想將他過繼來做兒子。叔叔一家生活條件比較差,自然願意將長子過繼給父親。但母親堅持從孃家過繼了大舅的兒子趙玉友為繼子。過繼後,趙玉友不成器,整天遊手好閒,打架鬥毆,無事生非,攪得四鄰不安。父親無可奈何,費了很多周折,賠了二百塊銀元,才將趙玉友送回大舅家。此外,父親還認了連襟的兒子周慶雲和父親結拜兄弟王建安的兒子為乾兒子。兩個乾兒子和父母的關係都很好,特別是周慶雲一家對我家照顧很多,兩家關係篤誠。父親去世後(那時我在縣城求學),母親又收養了一個男孩,取名關升全。他對母親很孝順,一直在家裡照顧母親。可惜他也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病故。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