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馬歇爾在這個時候打電報給總統,提名魏德邁擔任駐華大使,實際上就是為自己脫身鋪平道路。
當杜魯門總統召見艾奇遜時說:&ldo;我們給馬歇爾許過願,他想讓誰當駐華大使,我們就派誰當,現在就讓魏德邁當好了。&rdo;
艾奇遜召見魏德邁告訴他自己同意他擔任駐華大使。
可是,就在這時,馬歇爾感到魏德邁越過他去活動駐華大使,這對他是不禮貌的,同時聽見國民黨政府議論他無能,有時連委員長對他也不那麼尊敬了。由於在中國問題上的歧見增多,馬歇爾得出結論,如果在這個時候提名魏德邁是不明智的。因為他跟委員長關係親近,事業成功了,不會提馬歇爾的前功,事業敗了,又會全推到前者的無能上去。因此,在他寫給艾森豪的副手漢迪將軍的信中,以第三者的口吻說:共產黨自然不會接受魏德邁作為調解人或任何重要角色,因為他們想到他曾經當過兩年蔣介石的參謀長。
艾森豪知道馬歇爾的為難之處,權衡利弊之後,於是就給魏德邁另外在美國安排一個職位。
不久,馬歇爾舉薦了另一個完全不同型別的人‐‐老中國通司徒雷登來當大使。此人是美國基督教傳教士,生於杭州,父母均為美國在華的教士。他一九 o五年開始在華傳教。一九一九年起任燕京大學校長、校務長,是個民主個人主義者。他在中國的時間比在美國時間還久。他的曾祖父是長老會牧師,高祖父是一位浸禮會傳教土,老司徒雷登的妻子是林肯夫人的嬸母。日本襲擊珍珠港數小時後,他在北平被逮捕,幽禁在家裡,直到戰爭結束。一九四五年被釋放,他去重慶作短期逗留,參加了勝利慶典,被蔣介石接見,又會見了赫爾利大使,同毛澤東、周恩來見過面。他回到美國住了幾個月。同馬歇爾三月返華盛頓之行後的大約同一個時間回到中國。他訪問南京的時候,蔣介石請他和馬歇爾議一談。馬歇爾跟他談了很久,對他之熟知中國形勢和了解中國,深為嘆服,當即請他協助,司徒雷登答應在需要時候回南京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