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橫插一手】(月票加更) (第2/4頁)
任豬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哥,如果我們從市場吸納,相當於變相的炒高股價,最後怕是2港幣一股都不止。”張啟富立即發現情況不對,連忙向大哥彙報情況。
他們至少需要40%以上的籌碼,而短時間要購入20%以上,那別說2港幣了,就是2.5港幣都有可能。
張啟泰愁眉說道:“那我們該怎麼辦?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泰富集團收購金牡置業吧?要知道,金牡置業的資產值至少是1.2億港幣以上,豈不是便宜了別人。”
這個時候,張啟泰已經沒有了主見,畢竟對手來勢洶洶,且惡名在外。
張啟富畢竟是留學回來的,對於股市較有認識,他說道:“從市場上需要收購,但是不能暴力吸納,否則股價漲得太厲害,我們代價太大。然後,你難道沒有發現——泰富集團並沒有出價,所以我們也不能急。他們出價,我們再反收購,這樣才是收購的程式。他們若是出價不理想,便是信心不足,那麼股民不買賬,到時候他們就不足為慮,我們甚至都不需要反收購。這就成了一場鬧劇!”
也怪林正杰的突然戰火,讓張氏家族倉皇迎戰,如今他們總算恢復一點點理智。
張啟泰思考一番後,也終於冷靜下來,他說道:“伱說的也有些道理,我讓證券經紀放緩吸納,看看對手下一步動作。”
他不敢停下來,因為泰富集團聲稱有20%多的股權,那豈不是說,他們可能是大股東?
這樣一來,瑞勝公司要是不吸納的話,怕是處於不利地位。
更何況,1.5港幣的價格,依舊遠低於淨資產值,還可以接受。
泰富集團收購金牡置業,僅僅是學兩聲‘貓叫’,便引起市場巨大的反響。
金牡置業的股價,絲毫沒有停歇,一路狂飆。
同時,也引起香港商界的紛紛關注。
香港股市畢竟在七十年代初‘四會並立’,才發展起來。
而香港真正意義的收購戰,是在1972年發生的‘置地收購牛奶公司’,那一戰讓香港人第一次看到‘收購的魅力’,可謂載入香港股市的史冊。其精彩程度,後世也是頂級的。
之後。
香港爆發股災和石油危機,自然沒有發生過真正的收購。
直到1975年開始,收購和併購的動作開始不斷,不過同樣是英資洋行開始的。
例如:1975年,太古洋行發行新股280萬股,換取大昌地產附屬公司‘太古昌發展’1050萬股權,然後將該批股權轉給太古地產;而太古昌發展又發行1210萬股,給太古地產,換取太古船塢的第一期發展計劃50%股權即太古城一期。透過這種配股、換股、發行新股的遊戲,小股東的股權被攤薄,而企業的實力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再之後。
太古、怡和、和記紛紛下場,透過各種股市動作,擴張勢力或整頓股權結構。
華資企業見狀,自然不甘示弱,1975年馮景禧也透過換股等方式,擴大新鴻基證券,又透過介紹方式迅速上市,再一路透過換股,迅速壯大企業;還有李家成,也是發行新股,換取市場上的優質資產,企業迅速發展壯大。
如今。
泰富集團收購金牡置業,是一次‘惡意收購’,加上之前的股市當中,幾乎是第一次華資惡意收購華資。
PS:前世第一次華資惡意收購,應該是羅旭瑞聯合韋理,在1981年惡意收購顏氏家族和黃氏家族掌握的中華巴士,但未成功
非常受關注!
甚至,很多人紛紛加入炒金牡置業的股票,畢竟他們才不關心其它。
東方報社。
馬成坤、馬成發兄弟也關注到‘泰富集團收購金牡置業’的訊息,頓時不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