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劍染血,當庭殺童貫 (第2/2頁)
髙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驚膽顫之餘,趕緊附和,生怕晚了被武植記恨上,從而步了童貫後塵。
少數幾個如宗澤等,雖然沒有附和,可也沒有對此進行攻訐。
繼而很快,嚇得都開始哆嗦的趙佶草草宣佈退朝,在禁衛們的擁簇中,急匆匆的離開。
群臣亦不約而同的奔出殿外,做鳥獸散。
不片刻。
殿內便只剩下了武植一人,以及童貫的屍體。
武植環眼四顧,深深看了眼地上的屍體,呵呵一笑,大跨步離開,沒有受到任何阻攔。
……
這一日。
汴京城內。
隨著武植當庭斬殺童貫的訊息如野火燎原般迅速傳開,整個城市彷彿被一股前所未有的震撼所籠罩。
街頭巷尾,茶館酒肆,無不成為議論此事的熱點。
百姓們紛紛走出家門,成群地聚在一起,議論紛紛。
他們中有的對武植的英勇果決表示讚賞,認為這是為民除害,大快人心。
有的則擔憂此舉會引發朝堂動盪,國家不安。
但無論哪種聲音,都透露出對這位鎮北王行事風格的震驚與好奇。
“聽說了嗎?那鎮北王,竟然在朝堂之上,一劍刺死了童太師!”
一位老漢邊搖頭邊對身旁的年輕人說道,眼中滿是不可思議。
“可不是嘛!我早就看那童貫不順眼了,仗著皇帝寵信,無惡不作。武大人這一劍,真是替我們出了口惡氣!”
年輕人滿臉興奮,彷彿自己也參與其中。
而在士子們聚集的書院和茶館中,討論則更加深入。
他們不僅關注此事的結果,更在意其背後的意義和影響。
“武植此舉,雖快意恩仇,但終究有違朝綱。身為臣子,豈能擅自斬殺太師?”
一位身著儒衫的書生,手持書卷,眉頭緊鎖地說道。
“話雖如此,但童貫此人,確實罪大惡極。武大人此舉,雖不合禮法,卻深得民心。再者說,如今朝堂之上,又有幾人能真正為百姓著想?”
一位年輕士子反駁道,言辭犀利。
“哼!民心?民心能當飯吃嗎?國家需要的是穩定,是秩序。武植如此行事,只會讓朝綱更加混亂!”
書生顯然不悅,提高了聲音。
“兄臺此言差矣。國家若要長治久安,必須清除奸佞,整頓朝綱。武大人此舉,正是為了國家著想。再者說,若連民心都失去了,國家又能穩定多久?”
另一位書生站起身來,慷慨陳詞。
茶館內,書院裡,類似的爭論此起彼伏。
士子們各抒己見,有的支援武植,認為他敢於擔當,為民除害。
有的則反對他的做法,認為他破壞了國家的法制和秩序。
然而,無論士子們如何爭論,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
武植已然是當今大宋第一權臣。
殊不知,天下第一權臣,敢在朝堂上拔劍斬殺當朝太師的存在,也有解決不了的麻煩。
比如魯智深的婚事。
:()北宋:隻手挽天傾,我助弱宋開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