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事風格、行為規範和生活理念,與不同的人接觸,必然就會發生不同的觀念衝撞,這就難免會使人對周圍的一些人和事看不慣。人總是以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而容易忽略別人的想法。
仔細想想,當你看不慣別人的時候,心裡想的是什麼?無非就是,如何能把自己的思想或標準強加給別人,讓別人能按自己的想法做事。人總是認為自己怎樣看待事物,別人也應該用這個標準看待事物。
然而每個人都是不同個體,家庭背景、教育背景、成長環境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個性和看待世界的不同眼光。正是因為每個人的千差萬別,才有了不同思想和觀念的碰撞,讓世界多彩紛呈和不斷前行。
除非在大是大非的事情面前,否則觀念和思想不同,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各自的習慣差別。每個人的判斷,都是依據自己心中的尺子,而每個人心中的尺子並不一樣,得出的結論自然也會有所不同。
很多時候,觀念沒有是非對錯,只是自己身處的環境不同,生活的世俗有差異。你的認為的,在他那裡不現實或不存在,他自然不贊同你。何必以你的見識去嘲諷和挖苦別人呢?從不同的角度,他並沒有錯誤。
夏蟬於夏日出生而秋日死亡,一生只經歷兩季,並不知道冬天的存在。南飛北往的候鳥告訴夏蟬冬天多麼寒冷,冰層多麼厚實,夏蟬自然不知,認為候鳥是在忽悠它,於是不認可候鳥的話,彼此相互看不上。
誰的錯?誰都沒有錯。雖然候鳥和夏蟬的觀念不同,但他們本身的認知匹配它們的生活。夏蟬一生沒有冬季,自然不知道冬季的情況,不認可候鳥很正常。候鳥與沒經歷過冬季爭論冬季寒冷,本就不合時宜。
在候鳥的認知中,冬季寒冷沒有錯,候鳥的冬季觀念沒有問題;而在夏蟬的認知中,只有夏秋兩季,沒有冬季的概念,認為冬天不寒冷,同樣沒有問題。超出自己的認知去判斷別人,才是它們的問題。
如果候鳥能站在夏蟬的角度,懂得夏蟬是沒有冬季,自然就能理解夏蟬的爭辯。如果夏蟬能站在候鳥的角度,經歷過冬季的寒冷,自然能理解候鳥的說法。你所認為的是非對錯,只不過是彼此認知的差異。
在不同的認知系統裡,和別人講道理怎麼可能說得通呢?又何苦白費口舌呢?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個時空。一個出生就過著衣食無憂生活的人,怎麼理解得了辛苦一生也只是解決溫飽的普通人的辛苦。
莊子說:“不遣是非,以與世俗處。”就是告誡人們,境界要高一些,不要在世俗中爭論是非。每個人都能看到的都只是自己周圍和所認知的天空,你必須理解。你不能指望一個小孩子,擁有成人一樣的力量。
一旦你的心胸能夠包容萬物,理解不同的存在,你的煩惱自然就沒有了。人生大多數讓自己看不慣的事,都是因為自己內心放不下那些與自己思想、觀念和行為不同的存在,所以心中才生出了無盡的煩惱。
莊子說:“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很多時候,對事物的不同看法就像給猴子橡子的“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一樣,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只是自己的主觀感受不同罷了。寬容對待了,就不會看不慣了。
站在這個立場,有一種是非標準;站在另外一個立場,有另外一種是非標準。所以,不要執著於是非的爭論,用一個固定的標準去評價別人的好壞。記恨他人,就是給自己找罪受;看不慣他人,就是自尋煩惱。
莊子說:“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存在即合理。萬物都有其存在價值和根據,沒有什麼東西是一無是處的。世間的善惡美醜,不過是你的主觀感受,從道的觀點來說是相通為一而存在的。
在智者眼裡,沒有什麼看不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