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史達林認為,也正是在這種信條的作用下,英法政界人物便產生一種希望:只要德國的擴張有可能指向東方,西方文明就不致受到威脅。他們巴望著德國軍隊早一天進攻蘇聯,使德蘇在一場兩敗俱傷、多年也不能恢復元氣的戰爭中,把蘇聯的力量耗光在俄國草原上。拖延時間,繼續以安撫、放縱、綏靖的政策來作為對法西斯向蘇聯發動戰爭的獎賞,這就是英法不熱心與蘇聯合作的合理解釋。想到這兒,史達林的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黨的冷笑,不過,轉瞬即逝。眼珠一動,暗自思忖:與其讓你們&ldo;禍水東引&rdo;,還不如我趁德國人急於尋求杯水夫妻的機會,單方面和德國打交道。從眼下來看,儘管犧牲了波蘭,但能夠使蘇聯贏得時間,並且可能在東歐獲得重要的領土和戰略好處,這對於應付希特勒將來有朝一日入侵蘇聯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放眼來看,很有可能使戰爭侷限在資本主義陣營內,蘇聯將可以旁觀,或許自己倒能做一個最後行動者,到戰爭快要結束時,再進行決定性的幹預。雖然這種抉擇要冒很大的風險,但比之把蘇聯的安全和命運的一半交給靠不住的英法來,不失為上策,於是,把通向德國的那扇門又開啟了一大截。
六、急不可耐
即使史達林看到了希特勒對蘇聯表示出明顯的親近態度,他也沒有理由對希特勒的懷疑比對張伯倫的懷疑小半分。他十分清楚,無論是張伯倫,還是希特勒,目前走到都願意來蘇聯談判,純粹是迫不得已。就本意而言,他們二人誰也不願意處於這種境地。他們之中無論哪一方,要是沒有俄國也能過得去的話,肯定不會有如今令他們自己難堪的舉動的。此時的史達林也已經相信,蘇聯遲早會被捲入一場對德戰爭,這是不可避免的了。既然戰爭遲早都是要到來的,為了俄國的利益,目前在與德國的接觸中,就應最大限度地提出自己所需要的條件,以便於在未來戰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於是,史達林以一種冷峻的態度接受著希特勒頻頻傳來的&ldo;秋波&rdo;。
希特勒呢,如果說開始對於能否改善同蘇聯的關係,還持一種懷疑、試探的目光的話,如今一旦作出了決定,就想立即成交。外交上的程式和擬定草案時的細微末節對他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因為,在他心目中,一有可能就打算拋棄這些條約。但是,眼下他極需儘快地締結它。於是想方設法加快談判的程序。
7 月26 日晚,德國赴蘇負責貿易談判的代表施努爾請蘇聯談判代表阿斯塔霍夫及蘇聯貿易代表團團長巴巴林共進晚餐。席間,施努爾直率地向他們兩個客人發問道:&ldo;英國人能給21 俄國什麼呢?&rdo;他自問自答地說:&ldo;說得最好,也無非是參加歐洲大戰,同德國作對,但是俄國想得到的東兩一樣也沒有。另一方面,我們能給俄國什麼呢?中立和置身於可能發生的歐洲衝突之外,而且,如果莫斯科願意的話,還有德俄對共同利益的諒解,這種諒解將對兩國有利。&rdo;
在放出這個政治氣球之後,威茲薩克按希特勒的意圖隨即指示德國駐蘇大使舒倫堡會見莫洛托夫,看看俄國人如果對施努爾的談話反應良好的話,則即刻採取進一步行動。指示信中講:
&ldo;不論波蘭問題如何發展,我們都準備或者象我們希望的那樣以和平的方式,或者我們不得不採取的其他方式來保全蘇聯的一切利益,並且同莫斯科政府達成諒解。&rdo;
7 月28 日,希特勒在得悉英法兩國儘管同意在莫斯科舉行軍事談判,但西方代表團成員均不是顯要人士,況且他們不是乘飛機,而是坐一條慢船到莫斯科去,這意味著英法兩國政府對這次軍事談判如同前面的政治談判一樣不熱心、不盡力,這真是上天賜給希特勒的大好機會,他決定更加放大談判的步伐。
在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