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脫去外衣,人都是惡的 (第1/2頁)
蒼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古人說:“人之初,性本善。”說人性的本質是善良的。又有人說:“人之初,性本惡。”即人的本性的邪惡的。那人的本性到底是什麼?人之初,即最初的存在,就是為存在而存在,而其本質便是慾望。
慾望,無所謂善惡。有的人是淺淺的慾望,並不會傷害到他人,那便是善;有的人是難以滿足的私慾,那就很容易傷害到別人,那便是惡。是善是惡,就看慾望實現的過程和結果會不會傷害或影響到別人。
這是人初始的本質,也就是無意識的本質。但人是成長性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意識的覺醒,人在做事的時候便會衡量事情發展過程產生的利弊,然後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行為,從而達到想要的結果。
正所謂:“一念是魔,一念是佛。”人性是很複雜的,不僅有善惡兩面本性,還有堅強、軟弱;微笑、哭喪;快樂、憤怒;喜歡、討厭等性格和情緒的存在。並且所有的這些特點,都會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
這世上沒有單一純善或純惡的人,正如作家劉墉所說的:“我從來不相信世上有聖人,只知道無論賢人、偉人、好人、壞人、大人、小人,大家都是'人'。脫去外衣,每個人都是'雙肩承一喙'的生命。”
簡單說,就是人從來都是一個整體,只有脫光衣服,赤裸裸地站著,才能看到他的本真。人和人或許因為身份、地位、才學等方面的不同,有了很大的差別,但其本質,也就是衣服底下的裸身,差別很小。
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人設或許不同,但人的本質區別不大。人設只是外表讓別人看到或迷惑別人的東西,但本質和人設並不是完全相同,有些人甚至是南轅北轍、千差萬別。也就是說,人設並不等同於本質。
所以,人們經常看到很多完美無缺或者完璧無瑕的人。其實,那不過是他或者他後面的人為他設立的人設而已,並不是他真實的自己。就像只粉刷了外牆的房子,裡面都是沒有裝修的毛坯房,彼此沒有區別。
很多不同身份、頭銜或名號的人,如專家、工人、農民、教師等,區別在於他們外在能利用的資源給他們帶來便利,但實質都是為了自己的職業或生存在努力。本質上,他們都是一樣的人,為求生活更美好。
人活著就是為了生存,而存在本就是慾望的驅使。排除異己,讓自己得到話語權或推行自己的主張,結果都是為了自己得名得利,幫助別人才是附帶的贈品。如果不去為了自己更好地存在,誰都可以躺平。
即便是被儒家稱為“萬世師表”、視為“聖人”的孔子,他誅殺少正卯等行為,無一不是惡的表現。因為要他的主張被推行,所以他可以視別人為草芥。外表在光鮮,也擋不住他內心本質的惡,這就是人性。
有陰就有陽,有光就有暗,人性本就是善惡的一個整體,沒有獨立存在的善惡。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就是這個道理。只不過,看當時是善壓倒惡還是惡壓倒善而已,誰佔上風,就表現什麼樣子。
善惡本同源,就為慾望而生。而慾望帶來的過程和結果,都是傷害,只不過有時是傷害自己,有時是傷害別人。因為存在本就是一種競爭,同類的競爭,不同類的競爭,為了自己的存在,就必然傷害別人。
即便是虛偽的光頭,成天說慈悲為懷、不殺生。但是,要活著,怎麼不殺生。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殘忍,生命本就是殺戮的原罪。雞鴨魚豬是生命,難道花草樹木就不是生命嗎?活著,就是執行殺戮的人。
惡才是生命的本質,因為你要生存,為了族群繼續生存,你就必須殺戮你的競爭對手,這個對手可能是同類,也可能是不同類,但不管是什麼,殺戮的惡,你都必須進行下去,否則,你就會成為被殺戮的物件。
把假裝文明、繁榮、美好、卓越、優秀的外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