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山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著英帕爾戰役結束,日軍十五軍撤退,倫敦和新德里終於鬆了口氣。這次的戰役,雖然沒有能夠留下日軍十五軍,且戰役造成了俞十萬印度士兵傷亡,但總算是讓印度境內沒有日軍了。
和新德里鬆了一口氣的不同,在倫敦的丘吉爾雖然也鬆了口氣,但同時也小緊了口氣,為什麼呢?因為印度的阿薩姆地區還在緬甸人手裡,因為愚蠢的韋維爾和特朗普簽了那個什麼狗屁協議,可能導致曼尼普爾(英帕爾)也可能會出現問題。
內閣會議上,丘吉爾已經隱晦的提出想要撤掉印度總督韋維爾的職務,改由蒙巴頓接替,卻沒有得到內閣成員的響應。不是內閣官員不支援首相,而是韋維爾的出身決定了內閣成員不能隨便表態。
韋維爾的家庭是軍人世家,家族成員一直在英國軍隊裡面服役,他的祖父、父親,都是英國的將軍,在英軍中威望甚高,且關係網遍佈軍、政、商各界。不要說現在的英國政府官員中,就是丘吉爾內閣成員中,就有至少兩位和韋維爾家族關係莫逆,這種情況下,有誰會去回應。
英帕爾戰役英印軍隊巨大的損失,以及韋維爾-特朗普協議這件事,大大緩衝了丘吉爾在印度、緬甸盟軍勝利的喜悅,所以當接到蒙巴頓發來電報,說史迪威要求印度英軍部隊南下仰光,準備進攻馬來半島的要求後,立即表示了反對。
進攻馬來半島,恢復大英帝國昔日在南洋地區的統治,這件事要是放在之前,丘吉爾做夢都想,可現在,他卻沒有那麼急了,原因還是出在印度和緬甸,出在特朗普身上,他總覺得自己好像是上了某人的當,這是一位出色政治家敏銳嗅覺聞到的,他在懷疑,所以要慢。
丘吉爾曾想過,倫敦方面對那個所謂的韋維爾-特朗普協議不予承認,或者馬上撕毀,翻臉不認賬。可最後一想那份協議可不只有一份,對方手裡也有一份,上面蓋的官印可是印度總督的大印,要是不認的話,全世界怎麼看大英帝國。
“該死的韋維爾!該死的特朗普!”在心裡咒罵著兩人,丘吉爾感覺愈發煩惱。作為世界第一殖民地大國的首相,丘吉爾很清楚這種所謂的、看起來並不是怎麼樣重要的、半官方的協議,能夠在殖民地土地劃分上起多大的作用。
一戰後大英帝國再非洲的許多殖民地,在邊界劃分上問題上不就是大英帝國殖民地官員自己隨手一劃,或者隨便一紙公文決定的嗎!
是不是該讓軍情五處或者六處的特工出馬,尋找到特朗普,從他身上將另外一份協議原文找出來,這樣只剩下韋維爾手裡的一份,事情就好解決了。
這種辦法丘吉爾也是想到了的,不過當任務下發到兩個特殊單位後,卻遭到了軍情五處的直接拒絕。理由是自己的部門就是一個負責英國國內反間諜的機構,和任務目的完全不匹配,無法執行。
軍情六處雖然答應執行,但給的時間是需要兩到三年,這完全超出了丘吉爾的期望。兩到三年後,倫敦內閣的首相還不知道是哪一位,他顯然是等不及的。
於是,首相親自把軍情六處負責人孟席斯找來,兩人之間還有一次有趣的談話。
丘吉爾:“我想知道執行這樣一次簡單的任務需要兩三年嗎?”
孟席斯:“簡單?首相閣下,請問你見過特朗普本人嗎?或者是你有在報紙或一些外發刊物上見到過特朗普的相片嗎?”
丘吉爾:“?”
孟席斯:“首相閣下,其實我們也在一直尋找這個人,從首相和對方有電報往來的時候就開始了,也就是說一年多之前。”
丘吉爾:“你們在監視我?”
孟席斯:“我們是為了大英帝國的安全。”
丘吉爾:“說你們的重點。”
孟席斯:“結果我們發現,很難找到特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