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經典曲目——核平世界 (第2/3頁)
尋路者12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幕為形象的保護傘被開掛的白夜清理出了初期戰場,並拔掉了他們的網線。在他們重新上線之前,不要考慮什麼t,c,g,暴君,維羅妮卡了。
不斷升起蘑菇雲之後,天空被厚厚厚厚的陰雲覆蓋,喪屍已經不算什麼問題了,燃燒的城市裡已經沒有任何人會擔心這種微不足道的威脅了。
接下來的日子,幾乎已經可以宣告著一切的結束了。
核冬天理論認為:當使用大量的核武器,特別是對城市這樣的易燃目標使用核武器,會讓大量的煙和煤煙進入地球的大氣層,這將可能導致非常寒冷的天氣。
當核爆炸時,巨大的能量將大量的煙塵注入大氣,有的還高達12公里以上進入平流層。
由於核爆炸所產生的煙塵微粒有相當大部分直徑小於1微米,它們能在高空停留數天乃至一年以上,因為它們的平均直徑小於紅外波長(約10微米),它們對從太陽來的可見光輻射有較強吸收力,而對地面向外的紅外光輻射的吸收力較弱,導致高層大氣升溫,地表溫度下降,產生了與溫室效應相反的作用,使地表呈現出如嚴寒冬天般的景觀,稱為核冬天。
必須指出的是,核冬天是基於資料化模型的假設,對於該假設的準確性並沒有決定性的論證,在最新研究中(2006),科學家支援原版的核冬天理論的模型有誤,而實際上的14-20度降溫只會持續幾小時,並在3-4個月內恢復正常。
最新分析表明,即使是小型戰爭也會帶來類似的全球性災難。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發生核戰爭會導致足夠可怕的後果,如果在工業城市和工業區投放一百枚核彈(僅佔全球25,000枚核彈頭的04),就會產生足夠的煙塵,導致全球農業癱瘓,而即使在地理上遠離衝突的國家也一樣會備受其害。
而白夜可是將所有的,他能夠發射的包括降雨彈在內的所有可以聯網發射的東西都發射了出去,地表的交通工具基本報廢,大量的ep衝擊之下,地表基本沒有正常而完整的城市了。
在每一個核爆炸地點上空,騰起的由塵土和菸灰構成的柱狀雲團(蘑菇雲)。而天空之中,由於平流層從來不會發生降水,因此,煙霧與灰塵等粒子在平流層中覆蓋地球表面的時間就將達到10年之久。
粗略的計算之中,將有數億噸的煙霧釋放到大氣中。
陽光將被這些煙霧所吸收和阻擋,在廣闊地區造成“黃昏式的中午”。
相當於霧霾籠罩的城市。
核打擊次日的清晨將沒有黎明,中午時分天空仍會一片漆黑,這種黑暗將持續若干星期。
在此期間,氣溫將日復一日地下降。在大陸內地,氣溫總計可能下降40c(72f),這足以變夏日為冬日,變冬日為北極的冰天雪地。
至於在沿海地區,相對會好一些,不過也只是相對罷了,霜凍無可避免。
這種黑暗與致命的霜凍,再加上來自放射性塵埃的高劑量輻射,會嚴重地毀滅地球上這個地區的植物。嚴寒、高劑量輻射、工業、醫療、運輸設施被廣泛破壞,再加上食品和農作物的短缺,將會導致因饑荒、輻射和疾病引起的人類大規模死亡。
科學家還認為爆炸產生的氮氧化物將破壞臭氧層。由於臭氧層的再生,雖然這種效應會被削弱了,但是一場全面核戰爭的效應,毫無疑問將會更加巨大。
臭氧耗盡的次生效應將非常顯著,它會對人類多種主要農作物產生影響,也會透過殺死浮游生物而毀壞海洋食物鏈。
至於最後導致的後果,可以參考遠古時期的恐龍的消亡。
一顆小行星大約在六七千萬年以前突然撞擊地球,引發了爆炸。頓時,地動山搖,山崩地裂,火焰沖天,整個地球處於一片昏暗之中,煙塵滾滾,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