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何應欽為總指揮,率譚曙卿第3師、錢大鈞第20師、馮軼裴第14師、張貞獨立師和潮州分校炮兵團向閩浙戰場進軍。嚴重第21師、陳繼承第22師轉戰浙贛各地,勝利攻取杭州城。閩省敵軍聞吳佩孚、孫傳芳接連敗北,都畏懼北伐軍的聲威而無法抵抗,福州守敵舉旗投降。孫軍總司令周蔭人被擒,浙閩兩省很快被光復,北伐各軍再向江蘇前進。以黃埔師生為主力的部隊先後雲集江蘇戰場,迅速佔領孫傳芳的最後巢穴南京、上海,繼而渡江北上進佔徐州。這時,北伐軍從最初的8個軍,不到1年就擴充增編為30多個軍。長江流域中下游各個省,大半個中國均為北伐軍所有,創我國武裝反帝反封建的鼎盛時期,黃埔師生在其中建立了功勳。
共產黨人是北伐前線和後方政治戰線的主力軍。惲代英、聶榮臻等先後開赴前線。留校的熊雄、安體誠、張秋人、蕭楚女、楊其綱、王懋廷等仍是軍校主要骨幹和核心。黃埔軍校出版的《黃埔日刊》、《黃埔潮》、《革命軍》,武漢分校出版的《革命生活》,各個時期出版特刊、專號,以及供學生用的政治讀物、講義、課本,都大力進行革命教育,鼓動投身北伐鬥爭。《黃埔日刊》被稱為&ldo;東方人民的號角&rdo;,中外發行,日銷5萬份,影響之大,為國內普通報刊所難以匹敵。《黃埔潮》週刊奉命發往北伐各軍每營1本,第1軍所屬各師以黃埔師生最多,則每連1本,用以傳遞資訊,鼓舞士氣,指導戰鬥。軍校書報刊中的宣言、通電、社論、短評、傳單大多出自共產黨人之手。惲代英、熊雄、蕭楚女等人尤以文才出眾著名。由於師生們分散在各軍、各地、無論前線和後方都配合作戰,於是形成一支既分散又統一的政治勁旅,與軍事進攻並駕齊驅。為鼓舞士氣,瓦解敵軍,爭取民心取得了顯著的業績。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