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一篇短篇,叫做《環形廢墟》,你讀過嗎?」
「記不太清楚了,講什麼的?」
「大致是講,一個魔法師在一座環形神殿裡,怎樣透過意念,透過想像創造出一個活生生的人。這個人被創造出來以後,根本不知道自己只是他人想像的產物。為了不讓他因為發現這一點而難過,魔法師警告這個被創造者,千萬不要接近火,因為火會讓他發現自己並不存在。」
「哦,我想起來的。最後結局好像是說,那個神殿某天被雷擊中,著起火來,魔法師這才發現,原來他自己也不過是另一個人想像的產物。」
「對,是這樣的。對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覺呢?」
我其實已經在思考了,到此時把自己的想法打了出來:「你是說,對於林翠來說,外部世界,包括一切人、事、物都不過是她想像派生出來的產物。而我,也是她所想像出來的。是嗎?」
x沒有直接說是與不是,只是自顧自地打下去:
「這種說法很接近佛教的唯識論。說到底識一種極端唯心主義,認為這個世界並沒有什麼物質,一切都不過是意識的產物;我們所能認識到的東西,都必須透過意識,因此意識以外的東西是否存在,根本沒有辦法可以證明。
「現在我和你在qq上聊天,我並不知道你是不是我意識中的產物,就如你並不知道我是否是你意識中的產物一樣。也許這個世界只是由一個人的夢境派生出來的,而這個幸運兒未必是你我。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境,好像封閉在網路遊戲一樣各管各地孤獨存在著。
「你的故事很有趣。我剛才想過,也許可以用這種唯心的方法來解釋。但是又不那麼簡單。因為在這個故事裡,我既不能剝奪那個女孩的主角地位,又不能不考慮到你這個『觀察者』角色的重要,尤其是你現在變成了主角以後。
「本來如果只有這個女孩來找我聊的話,我會告訴她,可能她只是經歷了一次意識混亂,由她的意識創造出來的世界有了一點變動以後又恢復正常了。現在有一個她意識裡的角色,也就是我,來通報她這種恢復的實現。
「可現在還有一個你,我就不能這麼辦了。我儘管甘於承認自己是某人意識的產物,卻不能寄希望於說服你也這樣相信,因為這幾近於無賴。同樣,我也不能說,這些都是你意識混亂的產物,那個女孩大概只是表演了一遍你夢境中的劇本。因為你大概也不會那麼狂妄。
「所以我想到了一個全新的點子,現在說給你聽聽。我也沒把握它會『合理』,只能希望你能喜歡。
「首先,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任何世界任何宇宙任何空間和事件,你就是你,只有一個,正如我就是我,只有一個我一樣。我們都是確實存在的,不是什麼分身也不是誰的夢境。
「但是,我們遠遠不像自己所能認識到的那部分那樣簡單。你現在所能認識到的,關於自己的一切,年齡、性別、身份、習慣……並不能涵蓋你這個人。真正的『你』,是一種比這個大得多的存在。
「如果以一個人,比如說你,為一個中心點的話,就可以畫出無數條放射狀分散開來的直線。這裡每一條直線,都代表著一種認知上的可能。在認知a中,你對自己和周圍的事物有一系列的認識,比如你是個律師,有個兒子三歲半;而在認知b中,你有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種認識,比如你是個醫生,有個女兒都已經嫁人了。
「我想經歷過剛才的思維過程,你的思想應該已經開放到這樣的程度:承認一個人具備這許多認知的可能,在邏輯上是完全可能的。
「同樣的,你也可以為其他人,比如我,畫出類似的放射線。由於每個人都是確實存在的,都是認知的主體,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放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