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落地成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個代價第一個受害者就是黎陽的守將張合。
張合的兩萬人馬守衛黎陽,在戰場的最前線,也是劉備軍進攻的第一個目標。可是他迎面攻來的,可是黃忠率領的劉備步軍主力,加上協同的水軍,總計超過四萬人的龐大部隊。
在大量水軍和弓箭手的支援下,劉備軍僅僅半日就攻破了白馬渡,第二天就完成了對黎陽縣的合圍。
被圍之後,張合自然是趁著劉備軍圍城攻勢尚未完成,向己方發出了訊息,請求他們前來支援。
張合在城中的這些部隊,一萬精兵是收攏白馬之戰後的散卒,另外一萬是徵召的當地民夫。這些人守個城池營壘或許還行,但是要讓他們與劉備軍野戰,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所以,他必須要迅速得到大量的兵力支援,才能夠阻止劉備軍的圍攻。
只不過,隨著劉備的騎兵從濮陽方向出現,公孫瓚馬上放棄了支援,以抵禦劉備軍騎兵的名義,選擇不救援。
至於朝歌的高覽,也是象徵性的派出了一支援兵,被劉備軍痛擊之後,便屯兵自保,等待袁紹率軍南下。
得知劉備軍主力在圍攻黎陽,袁紹終於鬆了一口氣,知道敵人從哪裡來,總比不知道要好。當然,劉備軍慣常沿著水路作戰,所以才會自南向北攻略冀州南部,這也在袁紹謀士計劃之中。
所以,對於袁紹而言,策略也是既定的,那就是大軍南下,堵住劉備軍主力。袁氏本土作戰,糧草積累甚多,只要消耗劉備。
劉備軍主力調動了三萬騎兵,五萬步軍,支援隊伍無數,可以說是不遜於之前兗州作戰的規模。
只要拖下去,不管是袁術、孫堅、曹操三方誰倒出兵力來,都足以讓劉備軍這次攻勢化為烏有。
至少不會再威脅袁紹這片最富庶的控制區域。而是隻能去其他地方繼續與其他勢力展開爭奪。
所以,袁紹來了,親自來到公孫瓚駐紮的蕩陰縣組織防禦,與劉備軍對峙。
向東袁紹的防線在衛縣,向西則是延伸到了朝歌,在這個不大的區域裡與劉備軍對峙。
這一次,袁紹的謹慎也讓劉備軍無從下手,營壘和城池組成的防線,以及完全的避免野戰,讓劉備軍儘管實力更強,也只能是儘量透過機動尋找更有利的戰機。
要知道,明知道情況不利還要發動大戰,那是十分危險的行為,例如公孫瓚就一戰葬送了自己的諸侯地位。
劉備老於用兵自然不會做出這種事情,只是就必須要與袁紹軍展開對峙。
這種對峙,看似無聊,卻是戰爭史上的常態,甚至是戰爭史上最正常的模式。
雙方不停地機動自己的兵馬,試圖讓對方露出破綻,從而使己方要麼切斷對方糧道不戰而勝,或者迫使敵人接受不利局面下的會戰。
劉備軍更加訓練有素,自然在機動中佔據優勢。但是,袁氏在冀州經營多年,城池和營壘抵消了這種優勢。
所以雙方就在這一帶是反覆機動,展開對峙。尤其是劉備軍,在盡一切可能,多破壞一些城池的防禦設施,為大軍後續進攻打下一個堅定的基礎。
在這場漫長的對峙裡,唯一一個極為關鍵,但是動都動不了的,就是被困黎陽的張合。
他的兩萬兵士,牽制了兩萬劉備軍精銳,並且威脅劉備軍從南方運輸物資的重要渡口之一,自然是劉備軍的眼中釘肉中刺。
可是,黎陽城池經過加固,並不容易攻克,尤其是在冬天。
所以,張合足足守了四個月,手中士兵在劉備軍的圍困和反覆騷擾襲擊之中損失了接近一萬士卒。
糧食雖然還沒有耗盡,但是面對已經修建完善的防禦設施,以及大量的工事,不管是張合還是守城計程車兵都逐漸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