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祀功臣 (第2/3頁)
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固然該死,但是漠北之戰,大漲國威,幾乎堪比衛霍破匈奴,這樣的大功不能不提。
在經歷靖難之役後,開國功臣的影響已經到了最低,這時候就算說藍玉等人幾句好話,也不會有什麼危害。
可公平評價藍玉等人,卻能告慰人心,尤其是從國初走過來的老人,可以含笑九泉了。
他們這一生,或是功勞,或是過錯……不管怎麼樣,在英烈祠堂裡面,有他們一份。
千秋青史,沒人能否定他們的功勞。
還能奢求更多嗎?
徐輝祖也乖乖跪在了地上,這是替他爹拜謝天子,理所當然。
這一刻,武人地位上來了,不管是開國功臣,還是靖難新貴,都與有榮焉,朱棣收穫了武臣最大的效忠。
這樣朱棣心情大好,他不由得看了文臣這邊,笑道:“興建廟宇,還要安排祭祀禮儀,不知道禮部有什麼想法?”
來了!
宋禮自從孔議那裡回來,就惴惴不安,事實證明,南孔並沒有保全大局,相反,他還替朱棣遙相呼應。
有了這麼個聖人後裔在,文官幾乎所有的理由都失去了殺傷力。
這是個無情的碾壓局,根本沒有任何勝算。
身為禮部尚書,自己也只能盡力而為。
“啟奏陛下,臣以為開國功臣,功高日月,於天地山川不休……故此必須以最高規格祭祀。每年安排儲君前往北平,專門祭祀。禮部、太常寺、鴻臚寺、翰林院,悉數安排官員,隨同前往,禮儀規制,由禮部詳細擬定,然後再上奏陛下。”
朱棣聽到這裡,心情還不錯,徐達等人算是臣子,以儲君祭祀,已經是最高的規格,他也很滿意。
最多安排一個常年照看寺廟的也就是了。
這個位置就給孔議。
朱棣很想一口答應,但他還是下意識看了看徐景昌,畢竟今天的事情,都是這小子一手鼓搗出來的。
但是朱棣看過去,卻發現徐景昌的眉頭微皺,似乎不是那麼滿意。
“定國公,你也當過通政使,對朝廷的祭祀典禮,可有心得啊?”
徐景昌先是施禮,隨後道:“宋尚書,我想請教,安排儲君北上,又讓那麼多官吏陪同,按理說規格也夠高了,但又能有多少百姓,多少讀書人知道在乎?”
宋禮真是怕了徐景昌,這麼多次交手,他就沒撈到過便宜,現在又來,他還不能不回答。
“定國公,儲君北上,必定曉諭沿途官吏,禮部也會行文天下,所過之處,百姓人等,無不知曉。”
徐景昌又道:“那祭祀呢?會安排多少人?”
“這個……自然不會少,具體規格,還要仔細商討。”
徐景昌點了點頭,隨後又對朱棣道:“陛下,臣以為宋尚書已經是盡力了。但臣有那麼點私心偏見,不知道能不能說?”
朱棣笑了,“講,不管什麼,都講出來,今天是開誠佈公,言者無罪。”
徐景昌道:“既然這樣,臣就斗膽言說了……我大明的祭祀禮典,都是按照儒家禮制,向上追溯夏商周三代,又參考秦漢唐宋舊制,制定出來的。”
朱棣不解道:“這有問題嗎?”
徐景昌笑道:“不敢說有問題,只是覺得怪怪的,既然是大明的祭祀典禮,為何不能以大明為先?”
這話一出,剛剛還壓抑的文官們瞬間瞪大眼睛。
好啊!
還來!
什麼是儒家禮制,什麼是大明為先?
還不是孔孟門徒,大明讀書人的那一套。
姓徐的,你還要挑唆君臣關係嗎?
這回我們可不吃這一套了。
就在這幫人搜刮肚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