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諸子百家·問道東萊 (第2/4頁)
青色大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分裂而合,合而分裂,戰伐不斷,人不知生也。
但如此大勢之後,華夏一統,千古皇帝出,為後世數千年開闢了統一理念,讓眾人認同。
“老聃先生,您對此大勢,可有想法?”風允詢問。
他對這大勢,有悲哀,但也有期待,這就是人道,不因一時之人族而長善,也不會因一時之人族而長惡。
“看法…”老子撫須。
“且先論少昊國吧,如今的大勢,卻可以此為破口處,為你我二人尋道。”
尋道?
風允卻是愕然,他們的道,在此?
老子見此,笑道:“老夫尋此地時,也是如此驚愕,原道在此啊。”
“少昊……古之遺國,不知其遺落之處。”
老子揮動衣袍,卻見身後颳起驟風,而風中林動,樹枝分離,露出一塊大石之上,道道扭曲的圖案。
這是風允不曾經過的字。
但卻能從中看出些許可能。
“這是通天建木?”風允指向一字,彷彿看見了巨人怒撞,樹倒而天傾。
“是,而這個字,在我來之前,還沒有出現……”老子目光含著無奈,看著風允道:“是在二鼎飛出,入風子手時所顯。”
風允目光微滯,搖首:“非是允之作為,這是大勢所趨,沒有允,天子的作為也會帶來大周的動盪。”
老子點頭,這一點兩人都是智慧者,並不好單純地將二鼎飛離,看做是一切的原因。
或者說,二鼎只是災後的聲響,先有災厄,再有二鼎飛離。
“老聃先生對這少昊之國,知曉多少?”風允詢問。
卻又道:“少昊,其上有太昊也。”
“太昊傳聞為伏羲皇,少昊是其後裔……此言,在允之大庭古國史中,也有記載,允寫在《列國·大庭》,老聃先生應也有觀。”
老子頷首。
“少昊,金天氏,被尊為西方之神,但卻是東夷國之首領,是否古怪?”
風允搖首。
“昊,天上日也,日於東出,西落,黃昏為金,自可為金天氏,西方之神,也可為東夷國首領,古之少昊國主也。”
風允如此解答,卻也對。
“日出東之湯谷,湯谷有扶桑,十日生其上;日落西之虞淵,谷中生若木,十日息其下。”
“日升日落,也是天地的一場迴圈。”
思索此間,又看向這古怪的石壁。
“那位,似乎是帝顓頊?”
風允可見一字,或者說一圖。
其上是一成人撫一幼兒,成人有鳥羽,幼兒有龍鬚。
鳥…少昊之圖騰,東之古傳。
龍…起於軒轅氏,傳之顓頊。
這正合了一則風允還有印象的故事——
“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
老聃回眸,眸光微動,望向東方遙遙之海。
“東海之外,大壑……”
海風吹襲,其內不知有多少兇險,此時也只能望洋興嘆,老子的道,不在那。
“叔父!”
“夫子!”
“風子,老子!”
“……”
有人聲!
風允與老子暫歇,望向來者。
卻見不少人。
“果在此地,衍小先生的演算之術,不凡,竟能找到風子和老子。”
鄒衍?
風允望向鄒衍,觀之,也已經是十五少年,此刻他孤身一人,卻是入了異人之道,近先天也。
見之,風允淺笑,與其對望。
“叔父!”突聞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