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第2/3頁)
希阿榮博堪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來對自身及外部世界根深蒂固的誤解,執幻為實。
萬事萬物皆依賴各種內在和外在的條件而生滅,因此不具固有性、恆常性,用佛教的術語說,即無我和無常。
無常並非佛陀的發明,他只是指出了一個顯而易見卻總是被人忽視的事實。時間剎那不停地流逝,冬去春來,花開花謝,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之中,這就是無常。無常乃事物普遍具有的性質,可是人們往往要到迫不得已的時候,突然遭受變故、生病、別離,才會去注意它的存在,所以人們誤認為是無常帶來了痛苦,而實際上造成痛苦的不是無常,而是對無常的恐懼。
克服這種恐懼有兩個辦法,一是熟悉無常,二是瞭解恐懼無常的原因。
大概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體驗:越是怕一個東西,就越不敢看它,越不敢看它就越害怕。人們與無常的關係就是這樣。如果能轉過身來,面對面地好好端詳一下,會發現無常並不像想像的那麼可怕。倘若沒有無常,離別的人就永遠沒有相聚的機會,生病的身體就永遠不可能痊癒,黑夜永遠等不到白天,低落的心情永遠快樂不起來。這樣的世界不是很糟糕麼?
經常地觀察自己和周遭的人事變遷,會讓我們熟悉並逐漸接受無常。我們不再想方設法減少臉上的皺紋,為日漸鬆垮的小腹發愁,為離別而心碎,對成敗耿耿於懷。我們終於開始學會冷靜理性地看待生命之流變,意識到不是隻有自己在失去、在衰老、會生病、經歷挫折、沒有安全感。每個人的生活都充滿變化起伏,有得有失,這是普遍的,也是自然的。
熟悉無常令我們的內心真正放鬆而開闊,另一個好處是我們因此更加珍惜人生,懂得佛法修行的意義。
雖然我們常說人生苦短,但心裡真實的感受卻是來日方長,要做什麼事情,以後有的是機會,急什麼?人們總是認為無常離自己很遠,不要說旁人的生離死別與自己無關,就算是自己遭遇重大變故,比如罹患疾病、親友去世,也很難從根本上改變對無常這個基本事實的習慣性忽視。正在麻將桌上的人們,不會因為身旁電視裡正在播放的地震災難的鏡頭而停止圍城酣戰。疾病康復的人們很少因為曾經經歷的病痛和危險,而認識到自己傾盡全力去追求的名利對生命來說其實沒有太大意義,與之相比,內心的平和富足、親情友情、慈善助人的行為等對自己更有幫助,更容易產生幸福感。
我們是一群得了嚴重健忘症的人。受苦受難、哭天抹淚、心灰意冷,全架不住健忘,一轉眼功夫,又哪兒熱鬧往哪兒趕。不是說大家不能積極樂觀,而是在樂觀的同時應該意識到人生何其脆弱、短暫。我們的身體逐年衰老,終將死亡,在生與死之間還有疾病和各種事故的侵擾,一生當中可以用來積累福慧資糧、追求解脫的自由時間並不多,而我們卻把這寶貴的人生浪費在瑣碎、無聊的事情上,努力想去維持正在不斷消逝的事物,甚至為此造下惡業。
當人生走到盡頭,除正法外,什麼都幫不了你。縱然富有四海,也帶不走一針一線;位高權重,也帶不走一奴一僕,就連最為珍愛、精心保護的身體也不得不捨棄。那時,唯有惡業對你有害,除此以外哪怕整個世界都與你為敵,他們也無法向你射出一支寒光閃閃的箭。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