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榮博堪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果關係。在前的肉體和精神的行為影響在後的行為,每一狀態的生起都依賴之前的狀態,生生不息,變化不止。死亡不過是一種比較深刻的變化而已。因果的傳遞不會因為死亡而終止。
人是無我的,物也是無我的。自然科學的發展讓無我的概念更易於理解了。所有物體都可以一再分解,由分子、原子、質子、中子、電子等佛經上稱為微塵的東西組成。這些微塵根據一定的結構、比例關係不停地高速旋轉、運動,所劃出的運動軌跡被人們誤認成實在的物體。就像夜晚手拿一支點燃的香快速劃圈,會看見一個光環,而光環並不實存,只是香頭劃出的軌跡在視覺上產生的錯覺。
如果把人體放到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常人眼中執為實有的這個身體消失了,變成水、鈣、磷、鐵等礦物質,各種氣體及碳水化合物等。若進一步調大顯微鏡的倍數,上述這些物質又消失了,變成一堆分子。分子再分解,就出現原子,如此無止境地分解下去……
大乘佛教中觀派的著作中對此作過詳盡的論述,認為常人看似實有的東西與虛空無二無別。當然現代物理學的發展還沒有最終印證這個觀點,佛教內部也存在不同見解,但不管怎樣,到目前為止的科學研究成果已具有足夠說服力,使人們相信沒有實存、常一的我,即使物質分解到最後不是虛空,而是有一個終極微小的物質單位,這個單位也不可能是&ldo;我&rdo;,否則,每個人身體裡都會有數不清的&ldo;我&rdo;,而同時&ldo;我&rdo;也存在於空氣、水、泥巴里,這樣又回到開頭的問題:如果有實存的我,那麼哪個是我?
三
能夠聽聞到無我的觀點是值得慶幸的,它給了我們一個觀察宇宙人生真實面貌的全新視角,也是一副止息痛苦的妙藥。但是隻在理論上理解無我還不夠,要徹底解脫痛苦必須親證無我。
探討無我的問題,目的不是做智力遊戲,而是為了有效地息滅痛苦。
佛經上有一個繩子和蛇的比喻:某人在黑暗中走進一間房,誤以為地上的繩子是毒蛇,因而驚懼萬分。此時若有人告訴他那只是一根繩子,不是毒蛇,他或許將信將疑,但心裡的恐懼不會完全消失。如果把燈開啟,在他親眼看見地上是繩子而不是毒蛇的剎那,他的心裡便徹底沒有恐懼了。
同樣道理,我們在輪迴中,因為錯覺、誤解,把因緣和合、念念生滅的東西執著為實有、常存,而感受各種痛苦。現在雖然聽佛陀宣說了無我的道理,在理論上知道痛苦的根源在於我執,但我們還是會有痛苦。只有當證悟無我時,困擾我們無量劫的痛苦才會在當下消失。
如果我們不去努力證悟無我,而只是把無我的觀點當作一種知識儲備在腦子裡,就好比一個病人把醫生開出來救命的藥方當文章欣賞,而不去按方抓藥、治病救命。光讀藥方是治不了病的。懂得無我的道理之後,應該把它運用到日常生活、修行中去,時時處處體認無我,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對治痛苦。
初學者很難直接體驗到無我,但可以經常提醒自己:一切事物都是無我的。不斷強化這個觀念,也會相當有幫助。比如生病了我們一般會說:&ldo;我不舒服!我很痛!我很慘!&rdo;這時候如果我們提醒自己:沒有我,只是這個肉體的某些部分、某些功能出了問題,不舒服、疼痛也只是一時的感受,而感受隨時在變化。僅僅是知道沒有一個實存的我在生病、在受苦,都會令心裡的焦慮、恐懼放鬆很多。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