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什麼美元,那是寶鈔! (第3/4頁)
半串吊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難以解決,到底是什麼難題?
“說說吧。”
“諾!”騫義回了一聲,隨後道:
“自從開建銀行,下官和鬱新副總管不敢有絲毫懈怠,每日都在應天銀行總部處理事物,一開始,一切都很順利,但越往後……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民間寶鈔流通的問題卻越來越多,百姓們手中的寶鈔……”
騫義和鬱新遇到的麻煩很簡單,大明經濟開始有通貨膨脹的趨勢了!
騫義所說的寶鈔,名為大明寶鈔,是朱元璋在洪武八年制定政策發行的紙質貨幣。
朱元璋之所以由於發行寶鈔,是因為明朝初年國力尚且處於疲弱的狀態,根本沒有富餘的資本去支撐鑄造能夠供一國使用的銅錢數量,銅錢數量不夠週轉,另一方面,明朝經濟發展也使得商貿用錢量加大。
但銅錢的攜帶過於不便,不能適應商品經濟的需求,再加上銅錢數量不足,商賈們更加傾向於使用方便攜帶的紙幣,於是大明通行寶鈔就此誕生。
朱元璋發行寶鈔的初衷是好的,意在為了大明經濟流通更加便捷。
畢竟比起紙鈔,銅板更佔地方,銀錠掰來掰去又會有損耗,百姓交稅又需要交整銀,火耗更是不容忽視。
然而初衷雖好,但在歷史上,大明寶鈔的發行卻是失敗的。
因為朱元璋在發行寶鈔之時,一下子發行得數量太過龐大,發行量遠遠超過了當時的實際貨幣需求,在發行之時就埋下了通貨膨脹的兆頭。
又因為朝廷管理不力,未能有效保證寶鈔的價值穩定,使得寶鈔這種貨幣在兩三百年時間裡快速貶值。
再者,由於製造技術不到位,大明寶鈔使用的紙張材料不耐久,容易磨損和腐朽,限制了寶鈔的使用壽命。
再加上大明寶鈔的管理機構缺乏有效的監管和制衡機制,導致王朝中後期貪汙腐敗現象頻發,進一步損害了公眾對寶鈔的信任
並且大明寶鈔的發行並沒有建立在合理的基礎之上,沒有建立準備金,也沒有明確的發行管理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市場規律和社會穩定性。
之後明朝廷又採取了一些保守政策措施:禁止金銀的使用,以及不兌換紙幣政策,這些行為都影響了大明寶鈔的信譽和流通度。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直到後世還依然存在。
假鈔!
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假鈔依舊層出不窮,讓人防不勝防,在此時的大明,一些不法之人想要製作假鈔則更加容易。
有史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私鑄銅錢的情況,減輕銅錢的重量或者摻雜其他金屬降低銅錢的含金量。
到了宋朝,宋朝廷也開始發行紙幣,但由於紙幣的製作技術和材料的保密性,私鑄假幣的行為仍然時有發生。
南宋時期的偽鈔案,一次性查獲的假幣價值高達30萬之多!此外,元代時期,江西的鉛山州以製造假鈔而聞名,當地的假幣販子甚至遠銷至江淮、河北一帶。
儘管朝廷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防止假鈔的流通,包括改變鈔票的製作方法和增加驗鈔的制度,但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從來都不缺知法犯法之人。
假鈔這一點,朝廷肯定也有覺察,洪武年間便改了幾次制鈔之法,但除此之外便沒了有效可行的應對之策,這便進一步加速寶鈔的衰敗。
大明寶鈔的失敗是由於多個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的,包括過量的發行、朝廷管理的缺失、材料的耐用性問題、機構的監管不力、不合理的發行制度以及不當的經濟政策。
這些問題在後世顯而易見,但在此時的大明,市場還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一映照出來。
原本這些問題在洪武年間是不會這麼快就顯露出來,但在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