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歐楷九十二法 (第1/2頁)
無相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蠟紙印刷除了便宜之外還有一個巨大優勢就是方便印畫,特別是簡潔的圖案。
傳統刻板印畫開工一副刻板的成本就很高,在此成本之上刻工的圖樣當然是刻的越精細越好。
像之前給王文龍畫救荒瓜菜仙人圖的繡像畫家擅長的就是這種有大量曲線、繁複服裝的工筆畫,但對於這種細緻的畫作蠟板印刷能力有限,所以當時印刷傳單時,王文龍為此還費了不少頭腦。
而蠟板印刷適合的圖案是一些只要用圓規和直尺就能畫出的幾何圖樣,對於一些筆畫橫平豎直,注重氛圍的版畫也很合適。
只不過這種風格的圖畫在這時的書籍中很少見,貿然推出也不知道能否被這時的消費者所接受。
王文龍為此費了一番腦筋,終於想到了最適合體現蠟板印刷圖案能力並且此時能夠熱賣的書籍——字帖。
字帖的大多數圖案都是簡單的筆畫,哪怕細微的細節也可以用硬筆很容易的勾出來。
事實上王文龍自己在前世小時候就見過父母輩使用的蠟板印刷的毛筆字帖,那也是貧困年代中無奈的產物。
王文龍選定這個方向,很快想到要抄什麼書——後世練習楷書入門常備的《歐體楷書九十二法》。
這本書的作者一說是嘉慶年間的邵英,一說是清末書法家黃自元,在唐人歐陽詢《結字三十六法》,以及明代書法家李淳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基礎上繼續延伸,基本上把漢字結構的所有組合規律全部總結出來,總共就只有九十二種。
哪一型別的字該怎麼寫全都分派的清清楚楚,王文龍當年學寫楷書就是從這本書入門的,臨摹一遍,記下這九十二種結構之後,書法就已經超越大多數人描紅幾年的成果,花費時間不過一個多月而已。
就是因為這本書如此高效,所以在清末推廣開之後到民國初年已經成為學書之人案頭必備的讀物。
這樣的書法字帖再加上油印印刷的低廉成本肯定好賣。
王文龍的一筆書法雖然能入得過眼,但是想要躋身大家之列還是差了不少,但是寫出書法字帖就可以透過另一個途徑為他揚名。
王文龍的筆飛快在紙上書寫,王文龍已經把做例子的歐楷字型全部寫完,又在每組字型下面添上歌訣:
“天覆者,凡畫皆冒於其下;”
“地載者,有畫皆託於其上;”
“讓左者左昂右低;”
“讓右者右伸左縮;”
“……”
王文龍抄書之時,李國仙正在轎子裡生悶氣。
因為李旦已經回到福建,似乎是因為呂宋商貿的事情處理的不好,一切都向王文龍所說的最壞情況發展,所以李旦這次回來興趣也是缺缺,甚至因為諱疾忌醫而忌諱家人提起王文龍。
他心情不好,對於子女的管教也更加嚴厲,李國仙再沒有機會像以前一樣跟著李國助出去亂跑。
福州府楊橋巷。
李國助在宅子前下馬,對李國仙說道:“你自己進去和那些小姐夫人們好好相處,父親說的沒錯,你既然回到大明,年紀大了,也應該多學些閨閣中的事情。”
李國仙委屈的回答:“我不喜歡和她們相處,我怕她們會笑我……”
李國助道:“不喜歡也要強忍著去學,難道我又好到哪裡去?”
因為王文龍的話現在李旦對自己未來身死之後家族的發展產生極大憂慮。
他一方面安排自家的女兒去熟悉大明生活,免得他撒手之後女兒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卻是讓李國助要慢慢學習負責外洋事物,而且還張羅著要給李國助娶一房日本貴族家的女子做正妻。
這年代的大明人士普遍以為朝鮮女子長得貌美,對於倭女則嫌她們矮小乾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