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第2/3頁)
高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是為啥不讓賢給我?
阿爾弗雷德&iddot;阿德勒‐‐心理分析協會的骨灰級人物,同時在精神分析學術發展和建設上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所以對於他的這種做法我不想作任何評價,也沒興趣站在某某制高點去批判。對此我只能說:這是人類令人無奈的缺點。
弗洛伊德雖然為了挽回協會的分裂而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他表示自己讓出維也納精神分析協會主席的寶座,由阿德勒來擔任。但此時他也很清楚,分裂將是在所難免的。
說完這些,我們現在就能總結這屆精神分析國際會議的成就了。
首先,透過這次會議的匯報,能夠確認精神分析不再僅僅是用於醫療了,它還在藝術領域和教育方法上進行了嘗試並獲得了成功(如今的應用更廣)。
其次,源於這次會議的權力之爭,由那些不滿的元老所率領的各個派別開始打出自己的旗號‐‐這標誌著精神分析這門學科已經&ldo;成熟&rdo;到由於學術見解的不同而產生分支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里程碑)。
我猜不出就這個問題弗洛伊德是怎樣的複雜心情,應該是痛心大於欣慰吧。
在這次國際會議結束後不到半年的時間,弗洛伊德的預感應驗了:阿德勒宣佈退出協會,另組建了&ldo;自由精神分析協會&rdo;,並被推舉為主席。
弗洛伊德能說些什麼呢?他只能向老朋友及弟子們抱怨下而已,並且同時他也隱約察覺到,分裂也許還會發生。
在他回到維也納後,在寫給費倫齊的信中有這麼一段:&ldo;……無論如何,那畢竟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已經完成了一項重要的工作,我可以這麼說,這項工作必定對未來產生廣泛的影響……&rdo;
我們的天才問心無愧。
1911年,在德國魏瑪舉行的第三屆精神分析國際會議算是給了弗洛伊德一個小小的安慰。大會在熱情洋溢的氣氛中順利進行,各方均回顧了多年以來的傳統友誼,並就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了熱烈友好的討論……總之,氣氛祥和。
而此時弗洛伊德與榮格的關係也非常密切。在這幾年裡,榮格曾再次前往維也納拜訪弗洛伊德。而弗洛伊德也應邀前往榮格在瑞士的新家進行了回訪。每次雙方的互訪均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
雖然第三屆國際會議很成功並且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麼分歧,但實質上,學術觀點上的分歧有如暗流,只是還在醞釀罷了。
在第四屆精神分析國際會議上(1913年,在德國慕尼黑召開;1912年暫停一年,因為各派之間分歧的加大,還有弗洛伊德與榮格對於潛意識及夢解析還有性因素分析定論上的各持己見,最終,由維也納精神分析家們與瑞士精神分析家們的互相排擠作為導火索,導致這屆國際會議幾乎成了學術戰爭‐‐各派之間互相掐,地域之間互相掐……這次會議可以說是不歡而散。)而在本次會議後不久,榮格宣佈辭去精神分析國際協會主席一職,接著在一戰前(1914年)宣佈退出協會,這標誌著榮格與弗洛伊德徹底決裂。
關於弗洛伊德與榮格的這次決裂的小道訊息和八卦至今仍滿天飛,所以在這本書裡我就不摻和了,有興趣的讀者請查閱全面充足的資料後自行分析判定。其實要我說連判定都不需要,搞清學術分歧及各自學術主張就足夠了,至於兩人之間的恩怨在我看來不存在對錯‐‐那太八卦了。我&ldo;有幸&rdo;曾在網上見過兩派論鬥,從學術爭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