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第2/3頁)
高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也相信讀者的領悟能力遠遠超出我所估計的水準,所以關於催眠的問題還是就此打住吧,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翻翻相關書籍,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這本書裡我就不再繼續轉述那些理論及實驗了。
不過,催眠對於心理治療和精神分析還是有很大幫助的。但在弗洛伊德之前,催眠並沒有被真正引入到醫學界並受到重視,這也是催眠之所以被妖魔化的緣故。我們的弗洛伊德早在學生時代(大學)就目睹過催眠術的過程及效果,曾經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在日後的精神問題治療中,他對催眠術一直青睞有加。但是由於維也納醫學界對於催眠的質疑和認識不夠深刻,所以他在行醫3年後才跑到法國專程去學習催眠術,因為那裡對催眠術的態度很開放,並且已經開始嘗試著使用催眠術探究精神方面的問題了。
前面說過了,雖然弗洛伊德此行掌握了催眠術,但也明白了催眠術並不能完全解開癔病及神經症的更深層疑團。不過潛意識的發現卻足以抵消他對此的遺憾,因為這幾乎標誌著心理學的開創是必然的。
當弗洛伊德回到維也納後,他一面同布洛伊爾繼續研究著癔病的問題,一面經營著自己的診所。
布洛伊爾深知在那個歧視猶太人的環境下弗洛伊德所面臨的艱辛,所以布洛伊爾無私地以個人聲譽作擔保,不斷地把自己的患者介紹到弗洛伊德的診所裡,不但直接為我們的天才帶來了收入,並且也讓他藉此獲得了更為豐富的臨床經驗。
1895年,透過多年的研究和累積,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合著的《歇斯底里研究》(也有翻譯作《癔病研究》)一書出版了,這是這對學術夥伴的第二本聯名著作(第一本是1893年出版的《論歇斯底里現象的心理機制》)。這本書的誕生標誌著精神分析法的誕生,同時也標誌著我們對人類心理活動的瞭解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沒錯,精神分析法不是完美的,也有很多失敗的例子,但也必須承認,這是目前已知對心理輔導、心理分析、心理治療及研究上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說《歇斯底里研究》一書偉大,並不為過。
但偉大歸偉大,當時醫學學術界可不買帳。為啥呢?因為沒人這麼幹過。
這本書在維也納出版後,學術界最初的反應很奇特‐‐沉默。
第5章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4)
沉默了沒多久,專家泰斗們開始陸續表現出質疑,除了對學術上的質疑還有對病例範例上的質疑‐‐對於這點可以理解,實際上這也是精神分析法的一個侷限性問題(後面的章節我們會詳細說明),此外還有一個那些專家、泰斗、教授、權威們不願說出口的原因……就讓我來替他們說吧:這本書是由兩個猶太人寫的。
最初的質疑呈零零星星的狀態,天真的弗洛伊德以為大家都沒看懂,為此還於1896年專門在維也納精神病學及神經病學的學術會議上做了一個關於這本書內容的講演。而講演結束後,會場依舊像這本書出版後的反應那樣沉默。
沒啥說的?那就散會吧。
就在弗洛伊德懷疑是不是自己表達得不夠完整、清晰,或者有啥沒說明白的時候,他得知了一個不幸的訊息:這次學術會議的主持人‐‐一位歷來對弗洛伊德很友好的醫學界資深人士,對精神分析的評價是‐‐科學神話。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