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第2/3頁)
高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我保護本能)。也許後面章節中有機會我會用一些實際的夢例對此來拆開作詳細的探討。
三、被抑制
潛意識雖然主導著我們的各種行為,但是潛意識卻是被抑制的。非常有趣的是,抑制潛意識的也正是構架出潛意識的本我、自我、超我。
其實我們可以這麼看,自我、本我、超我,是凌駕於潛意識之上的,它們既構架了潛意識,同時又在壓制著潛意識出現。為啥會這樣呢?說起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在正常的社交生活中……得了我甭拐彎抹角了,就直接說吧。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存在著很多虛偽的客套和禮儀。雖然人人都清楚那只是一種表面行為,但無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即便是對此感到疲憊不堪也必須承認:我們都在這種虛偽的客套中受益,因為它在限制了你的同時也限制了別人,所謂社會生活就是這樣的,這就是規則。作為群體性動物,我們深知自身想要存活於集體當中,必須保持一個&ldo;常態&rdo;。這個常態就是一種為了生存於集體中的平衡(前面提到過&ldo;自我,遵循現實原則&rdo;)。
由於遠古時期的勢單力薄,逼迫著人類聚集在一起來提高生存機會,而為了生存於集體中,就必須承受一些來自集體的壓力。假如你對&ldo;集體&rdo;這個詞比較迷茫,那麼不妨把這個詞替換成更為直觀一點兒的詞:社會。也正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文明),人類的超我意識也在緊隨其後地膨脹起來,所以我們對於本能的管制越來越嚴格,禁忌越來越多(關於這個理論及更多事例、觀點、論述,詳見弗洛伊德所著《文明及其缺陷》,本書中就不再過多地詳述了)。而面臨這種社會生活所造成的壓力,人類自身的很多習性也有了本質上的變化,同時社交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
前面說了,社交的重要部分就是禮儀和客套,在這種情況下,本我被超我壓制‐‐你必須捨棄部分個人利益才能融入社會。但是超我的無限膨脹又將會導致人類個體的生存危機(也就是並不人性化,而是集體化‐‐像螞蟻那樣無條件絕對服從),那麼自我則作為最終決策者,同時肩負著壓制超我及調節超我和本我之間均衡的責任。但超我、本我、自我之間的那些經權衡後被淘汰掉的東西並不會全部被刪除掉,而是遺留了下來,並且繼續影響著我們的行為,這就是潛意識的主構成部分(很像電腦硬碟的儲存與刪除原理。當你刪除了電腦中一些檔案和程式後,其實它們並沒被刪除,只是改變了讀取字頭,使得那些檔案或程式不再被讀取到。但實際上被刪除的檔案依舊在你的硬碟裡,直到那部分硬碟空間被重新寫入新的檔案或程式才會被覆蓋‐‐這個覆蓋是隨機性的。而所謂的&ldo;恢復硬碟資料檔案&rdo;,只不過是用某種方式重新提取那些曾被&ldo;刪除&rdo;的資料罷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這種恢復方式看作是&ldo;對電腦的潛意識的挖掘&rdo;,因為電腦中被刪除掉的資料雖然還在硬碟中,但是基本已不會對電腦速度有什麼影響。而我們那些被&ldo;刪除&rdo;掉的念頭不但會依舊存在,而且也同時在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本身)。
我估計上面這段話會讓一些讀者困惑、不耐煩或者乾脆已經熟睡,那麼還是用例項來說明吧。
第14章 水面之下(2)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