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拿海帶做交易 (第2/4頁)
騎著螞蟻去趕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類似這些同樣的情況,在國有畜牧站、衛生室藥房裡也廣泛存在。
比如外面的土黴素一瓶才18,國營藥店裡面40塊,一分錢都不會降。
而珍貴藥材廣角,在珠三角早已經賣到3000塊錢10克。
但衛生院、畜牧站的門市上,才賣70塊錢10克!
中間價格懸殊之大,著實能讓人懷疑人生.這就是為什麼在改革開放之初,有一些腦子靈活的人,他們能夠一夜暴富的原因所在。
啥叫挖牆腳?
這個詞其實大行其道的時間,恰恰就是那段時期。
比如畜牧站的門市上,進口砂仁6塊錢10克,而中藥批發市場裡面只有1塊5。
守門市的職工再老實,他最終恐怕也忍不住去批發一些回來,摻進貨櫃裡面去賣。
其實那就相當於守著公家的門市,賣的卻是私貨。
這就叫挖牆角。
劉合作也精通這些,但他是反向操作:組織人手去供銷社“土特副食品門市”,儘可能的多買一些海帶出來。
等到供銷社把這批海帶賣完了,那就徹底沒貨源補充進去。
到了市場上的海帶就會變得很緊俏,價格必然也會漲得很高
所以剛才劉合作才請韓曉康,在時間上寬容他一下,好讓他先去收購供銷社的海帶。
然後等待時機,把囤積起來的海帶,再慢慢倒騰出去。
現在是屬於賣方經濟,只要有東西,那是不愁賣的,只怕無數顧客會來開搶。
所以賺錢劉合作肯定賺錢,就是時間和本錢方面,他有點倒騰不開
“好,一言為定。”
劉合作知道韓曉康也需要拿一部分海帶去做人情,但只要韓曉康答應,除此之外的海帶都給劉合作。
那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別談什麼交情。
要說交情的話,韓曉康這次已經給夠劉合作面子了,生意場上價高者得。
而韓曉康不談價錢,便答應把貨都給劉合作,這就是雙方交情到位了的最佳體現。
至於說現在劉合作,就拉走了幾百斤海帶。
其實這批海帶,就相當於是釣魚的餌,他得拿這些海帶去維護一下市場,好藉此告訴那些二道販子:自己手中確實有貨。
他這是打算先把渠道維持住,以便以後他手頭上的貨多起來了之後,好快速脫手。
畢竟那麼大的量,被揪住了可不是開玩笑的!
別人倒騰10斤20斤,都有可能被定性為投機倒把,更何況劉合作脫手的數量,那就相當於是個天文數字了.
等到劉合作走了。
招娣向韓曉康介紹了一下,她去找生產隊幹部談代種野芋頭的情況:順利完成!
韓曉康所在的生產大隊長廖先明,已經答應農忙完了之後,就著手組織社員們在房前屋後、荒坡野地裡,大面積種植這些東西。
隨後又說了,3斤海帶頭,也順利送到韓曉康老孃韓張氏手上了,外帶韓曉康買回去的幾盒糕點,招娣都已經親手交到韓張氏手上。
至此,韓曉康才徹底放下心來。
馬上就要進入困難時期了。
這種事情,韓曉康沒法給任何人說。
大家都沉浸在集體勞動、一起吃飯的喜悅之中,以前社員的舊賬也一筆勾銷在這種大家都喜氣洋洋、充滿各種美好憧憬的氛圍中。
誰敢跳出來說“鄉親們吶,悠著點,馬上大家就要餓肚子了”.
那不被活活打死才怪!
既然不能開口提醒,所以韓曉康才不得不選擇這種方式,讓老家生產隊的鄉親們多種芋頭、高粱、豇豆蠶豆這些雜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