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第1/2頁)
鄭浪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這時蔣介石在南方也是自顧不暇,他在江西剿共的中央軍也正遭到敗績,根本無法抽調大軍北上,財政更是吃緊到與代理行政院長宋子文鬧翻。但是在接到華北告急的情報之後,蔣介石只有急調二十五師關麟徽,第二師黃傑,第八十三師劉戡,由徐庭瑤指揮,組成第十七軍戰鬥序列,前往北平與長城防線,支撐面臨崩潰的地方山頭部隊。但是由於中國在熱河的雜牌軍守軍,根本不堪一擊的潰敗,激起了全國輿論一面倒的聲討,一股政治風暴已經衝擊到國民政府的整個軍政結構,要求張學良下臺負責,成為輿情一致的&ldo;共識&rdo;。
蔣介石原沒有料到熱河的戰事,會出現如此快速變盤的局面,因此在接到大局出現崩潰的急電之後,於三月九日匆匆的北上抵達保定,他立刻會晤了張學良與華北其它軍政領袖。張學良自知自己無力指揮全域性作戰,更無法對於熱河的潰敗作出交代,只有請辭本兼各職,準備轉到上海進行戒毒復健,然後出洋考察。蔣介石立刻接受張學良的辭職,並且指派何應欽負責指揮華北各軍,沿長城防線進行抗日作戰(這時東北軍各部都能識大體,沒有因為張學良的離職而搞出花樣,這以中國當時的地方軍割據狀況而言,是幾乎絕無僅有的表現)。
武藤信義靈活地運用兵力,十天內就輕取熱河之後,立刻決定依照計劃擴大戰果,以乘機為華北分裂,創造有利條件;他也想要痛擊北上增援的中央軍,以為日軍在上海作戰不利,挽回更多的面子。因此武藤規劃的作戰目標重點,不只在奪取熱河,更是要進襲長城防線,特別是要狠狠的教訓一下蔣介石的中央軍,以打散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所開始建立的威望與凝聚力。
蔣介石這時在張學良完全的配合下,果斷地改組華北守軍的戰鬥序列,由於援救熱河已是不可能了,於是想在長城防線,給與日軍攻勢有效的遏阻,而東北軍即成為爭取佈防時間的前方&ldo;炮灰&rdo;了。何應欽下令增援的中央軍,於西北軍宋哲元部、晉軍商震部,跟在東北軍之後,進駐地形險要的長城關口,正式迎戰日軍的攻勢。
第四軍團東北軍的萬福麟部,從熱河南部退到長城防線之後,奉命堅守喜峰口,以待西北軍宋哲元部的二十九軍增援接防。東北軍在日軍猛烈的攻擊下,傷亡極其嚴重,但給與了宋哲元部一個緩衝的時間。二十九軍在三月七日抵達喜峰口陣地,即刻遭到日軍的猛攻,於是宋哲元利用喜峰口複雜的地形,大膽抽調兵力,從側面夜襲日軍,這是剛攻佔喜峰口高地的日軍,根本沒有想到的華軍作戰方式,竟然敢從側面發動夜襲,而且是用短兵肉搏作戰。在近身的肉搏戰中,日軍優勢火力是無從發揮,反而是西北軍的大刀比日軍的刺刀管用,所以造成日軍震撼性的損失,這就是著名的&ldo;喜峰口大捷&rdo;。接著上陣的西北軍劉汝明部,也在喜峰口西邊的羅文峪防守戰中,對日軍發動成功的逆襲,造成日軍嚴重的傷亡,因此西北軍一時聲名大噪(大刀隊也被渲染成為中國抗日的無敵利器)。
另外一隻東北軍王以哲部,則是奉命在古北口擋住日軍的攻擊,這是日軍攻擊的主力所在,目標是直撲北平,而與中央軍進行決戰。抵擋日軍前鋒的東北軍從來就沒有面對過如此正規作戰的場面,在日軍優勢的陸、空聯合炮火攻擊下,遭到極其嚴重的損失,但是仍支撐到讓關麟徽二十五師在三月十一日趕到古北口,佔領陣地,而與日本第八師團主力接戰。雙方血戰三晝夜,戰事之慘烈,前所未見,日軍使用陸空聯合攻勢,特別是其長程巨炮的火力,具有極大的殺傷力,造成華軍所有的防禦陣地幾乎完全毀壞,師長關麟徽負傷,全師的傷亡超過一半以上。
日軍幾度組織敢死隊進攻,才壓迫傷亡慘重的華軍二十五師,退到南天門佈防。這時由黃傑的第二師接替迎戰,在南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