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第1/2頁)
鄭浪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板垣的指令之下,由日本駐上海的武官田中吉隆與投靠日本的特務川芳子[1],操縱日本浪人共同設計一個中、日的民間衝突。一九三二年一月十八日在上海的三友實業社門口,發生日本和尚遭暴徒攻擊的事件,日方立刻歸罪為中國工廠自衛隊的暴行。這個訊息傳出之後,日本在上海租界的僑民(有許多是後備軍人與浪人),馬上組織了自衛隊與後援會,擅自攻擊與火燒三友實業社,並且要求日軍立即動員前往上海,對中國興師問罪。
而早已等待機會表現的日本海軍,當然立刻抓住這個機會,大興問罪之師,一方面調派更多的海軍與陸戰隊前往上海,一方面對上海市政府提出極其無理的要求。這時上海市長吳鐵城,在中央政府已經陷入不知誰在當家的狀態之下,只有設法委曲求全的答應日本所有的要求。不料日本方面的目的,根本不在要求中國逞兇、賠償、道歉,而是要想找個軍事攻擊中國的藉口,希望能夠在上海挑起事端,為滿洲國粉墨登場進行掩護;另一方面也要給海軍機會來扮演&ldo;膺懲暴支&rdo;的英雄角色,不能老讓其陸軍專美於前。當時日本海軍認為,說不定上海的中國守軍,又是來個&ldo;不抵抗&rdo;,那麼海軍也就可以揀個大便宜了。
72 十九路軍奮勇抗日
但是日本這次沒有這種運氣了。當時駐防上海的守軍,是經過中央收編廣東的十九路軍,這支部隊並非中央軍的嫡系部隊,對於中央的命令也不會完全言聽計從。這時候的十九路軍,真是鬼使神差地從江西蘇區前線調防上海,進行整休,指揮十九路軍的將領是蔣光鼎與蔡廷鍇,他們對於日軍在東北的侵略,可以說是敵愾同讎的恨之入骨,因此當日本海軍又想在上海鬧事之時,當然就興起守土有責的決心。十九路軍的高層指揮官們,觀察到日軍有可能在上海進行挑釁的意圖,同時當時的國民政府又陷在改組的過渡狀態,因此便自己決定,假如日軍真的在上海進行挑釁,他們絕對會給與反擊。這個護衛國土的決心,也得到十九路軍部屬的衷心支援。
當時的粵派主掌的國民政府,可以說是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本身無糧無餉可發,到處借貸又無門,地方割據勢力根本不聽指揮,帝國主義的壓力又難以招架,內部還經常爆發內訌。當時蔣介石仍是在野的身份,對於南京國民政府已經面臨失控狀態,日軍又想在上海生事以便擴大衝突、威脅京畿,而深感不安,因此指示軍政部長何應欽,與十九路軍&ldo;打招呼&rdo;,希望不要與日軍衝突,假如發生任何事端,都交由地方政府處理。
這種低姿態的不抵抗政策,當然無法得到十九路軍的支援。何應欽原本乾脆下令,準備調憲兵接替十九路軍在上海市內的防務,不料日本海軍卻搶先在一月二十八日的半夜,調兵進入上海市區,對中國守軍發動了攻勢,十九路軍立刻加以還擊,&ldo;一二八事變&rdo;就這樣在上海開打。原先日本海軍對於自己的戰鬥優勢,有著絕對的信心與把握,他們認為南京的國民政府已經失去指揮部隊的能力,蔣介石又不在職務上,中央軍大部分仍在江西蘇區作戰,以及部分支援策應華北的局勢,因此根本無法調軍救援上海,以日本陸戰隊的兵力來對付疲弱的十九路軍,根本是牛刀小試,絕對會一戰功成,而能與關東軍的勝利爭鋒比美。所以日本在上海的海軍指揮官鹽澤幸一少將,在日軍出動時曾狂妄地表示,日軍只要四個小時,就可以踏平上海的閘北。雖然十九路軍的裝備落後,而其當時的糧餉不濟(已經兩個月沒有領到錢了,其它的部隊也差不多沒有領到糧餉),但是一種基於民族主義熱血的精神,激發著這些軍人決定與日軍進行一場血戰。由於十九路軍早有迎戰的準備,因此當日軍還以為&ldo;支那兵是太監兵&rdo;之時,華軍就以陳舊的武器、有限的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