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第2/2頁)
鄭浪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明治維新,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關連。明治維新之前的兩千六百年歷史,中日的關係是以和平與交流的狀態為多,明治維新之後,中日的關係就成為衝突與戰爭了,因此明治維新是日本近代歷史全面轉變的關鍵,也是中日關係全面改變的歷史開端。
日本兩千六百多年的歷史中,中國一直是被日本所欽慕、畏懼、模仿甚至崇拜的物件,日本傳統文化與典章制度,主要都是來自中國的&ldo;變體&rdo;。而中國縱使在最為強盛之時,也從來沒有把日本當成自己政治或是軍事勢力範圍的企圖,但是日本卻有一種假如有朝一日,能夠逐鹿中原稱霸華夏的致命吸引力幻想,以補償日本民族集體性的對中國自卑與自製的歷史情結。日本自知以人口、面積、經濟與文化的全面國力而言,它是無法也不可能與中國正面對抗,更別提要取代中國而稱霸東亞了。所以日本一直不敢採取對外發展的國家策略,最多隻有入侵一下朝鮮半島或是任由日本海盜掠奪中國沿海地區而已。
但是,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歷史轉變的契機,假如日本能夠比中國先完成現代化,它可以利用現代化所產生的巨大優勢,去支配與宰割當時仍然處在封閉與落後的中國。這樣日本就能超脫二千年來,一直不可能超越中國之自卑心理的歷史格局。它將以現代化的船堅炮利做為工具,來建設一個威震華夏、萬邦來朝的&ldo;太陽帝國&rdo;。
在美國以艦炮開啟日本的鎖國政策之後[1],日本朝野都受到極強的刺激,於是同心推動明治維新,對內結束了近七百年的軍人專政與割據的局面,對外開始大量吸收歐美的現代化科技與制度,當時日本秉政的幕府大將軍德川慶喜,在內外巨大的歷史性壓力下,決心奉還大政。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