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第1/2頁)
鄭浪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此,中國在所謂的「盟國」與「敵人」之間,有著既聯合又鬥爭的歷史矛盾,全都來自一個歷史結構性的問題,世界無法接納一個迅速富強發展的中國,因為中國以其土廣民眾與優秀文明的基礎,一旦完成現代化的發展,中國勢必成為亞洲甚至世界歷史的重心,亞洲各國多數都要成為中國的衛星國家。所以,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國際強權既要「抗日」又要「防中」,而中國則是既要與日本進行決戰,最後又要給日本留下復興的餘地,中國既要與蘇聯與英國合作抗日,但是中國又不能不提防這兩個國家對中國的侵略陰謀,就連美國,也差點讓中國的抗日戰爭,在最後關頭面臨失敗的危機。
總之,在二次世界大戰之中,日本是公然的侵略中國,蘇聯是幕後的要宰制中國,英國設法弱化中國,美國則是陷在左右為難之中,與中國既合作又發生摩擦和矛盾,最後也加入了出賣中國的陰謀。當時的中國是個弱國又有著嚴重的內鬥,因此盟國也好,敵國也好,都沒有在這場歷史的戰爭中,放棄削弱與分裂中國的設計。
歷史絕非單純的「過去」事件而已,而是決定現在的事實現況,以及影響未來發展走向的「過去」,由於世界對於中國抗日戰爭歷史真相與責任處理的扭曲與不公,就造成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靈,一直徘徊在歷史的暗角,甚至正在以一種變體的方式,快速的發展滋生,這對於日本、東亞甚至於全世界所有的國家而言,都是一個極大的潛在威脅。日本至今仍然設法否認侵華戰爭責任與罪行,是日本恢復軍國主義意識形態的心理建設基礎。
而海峽兩岸的政府,竟然各自因為自己的政治利益與立場,不敢正視抗日戰爭的史實,當然更無法要求國際社會拿出應有的正義,共同聲討日本的野心動機。日本人扭曲甚至抹殺歷史的這種政治手法,實在令人感到不安與反感,而中國人對於自己抗日歷史的光榮事跡與不朽的貢獻,同樣的缺乏瞭解,豈不是更為可悲嗎?
許多人都會問一個問題「為什麼德國不斷的要對其二戰的責任而賠償道歉?但是日本卻可以含混的推脫其罪行?」其中之一的答案是,「因為中國」。以英美蘇法為首的西方國際強權集團,共同擊敗德國法西斯的挑戰,這些國家為了制止德國的再起,當然設計了一系列的方法,要德國永遠的記得過去錯誤的歷史。
但是在對於日本戰爭罪行而言,由於這中間包括了盟國出賣中國的權謀,以及冷戰時代的戰略對抗安排,所以在國際社會的歷史中,嚴重的扭曲了中國在抗日歷史上的真相與貢獻(單是比較日本東京審判與德國紐倫堡大審,就可以知道盟國對日本有多寬大了)。這樣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真實情況既然不明,就使得日本在戰爭責任的問題上,也就同樣難以清楚的追究,既然連盟國都儘量避談中國在二次世界大戰的貢獻,那麼日本更是有理由推卸自己戰爭的責任了。
5 列強驚恐中國的復興
中、美、蘇、英並列建立聯合國的四強,是源於中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歷史重大貢獻的結果,中國在透過這場歷史嚴酷的考驗後,已經出現復興與統一的歷史發展方向,結果造成中國在戰爭中與戰後,必須被國際強權打壓與出賣的原因,當然也是導至日本必須被原諒與扶植動機。西方強權對於日本能在明治維新之後,竟然只以半個世紀的時間,就能挑戰西方強權數百年的基業,大感震驚,它們對於中國能在抗戰時期,有著超越西方國家作戰記錄的孤軍奮戰表現,更為憂心忡忡。圍堵與分裂中國的國際強權策略,不是出在後冷戰時代,而是貫穿整個二十世紀的歷史事實。
事實上,在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之前,西方強權對於中國能夠獨力對抗日本長達十年之久(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四一年),可以說是簡直不敢相信中國會有如此強韌的內在民族生命力,因此造成國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