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塵有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只是人因為藉助了工具的強大,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識,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才能夠脫離食物鏈,站到頂端。
事實上,這個世界只按照其自身的事實規則而運轉,不受任何的主觀影響。
人類中有著人性光輝的人,他們追尋著眾生平等,還有一部分人,與獸類無益,所以人是獸性與神性的結合體。
人是有理智,有追求,也可以簡單地說是有道心的。
人也擁有本能,動物本能以及關於動物本能的延伸就是所謂的獸性。
人脫離了食物鏈,站到頂端,才具有資格與時間去談價值,提出眾生平等的思想。
在這種思想裡面,人們賦予了每一種有生命的事物平等的人格,在這種思想裡面,眾生平等當然是存在的。
沒有什麼人承諾和擔保你一生下來就享有陽光燦爛的平等。為了能夠儘量享有微不足道的平等,人類選擇追求安寧與和平。
平等是人們智慧的產物,是維持大多數人安寧的策略。
人人平等,是當今修真人族世界的普遍觀念,但這隻能是生命、情感層面的平等,任何人都會死,即便進入修真界,成為修士,哪怕修行到此界最高境界化神期,壽命兩千五百歲,也會有生命到達終點的一天。
在情感方面,每個人都會面臨七情和八苦。
在其它的很多方面是不平衡的:出生不一樣、智力水平不一樣、容貌水平不一樣、表達水平不一樣,這一切都是不一樣,又因為世人的“貪嗔痴慢疑”而得到不同機遇、取得不一樣的發展狀態。
再往深層次說,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水平不一樣、對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係處理方式不一樣。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的人出生來就生在羅馬,而有的人出生就生在羅馬的鬥獸場裡。
任何一個階級,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從世俗的角度看,不說眾生,只說人,確實是有階級的,階級,就是次第,就是區別,有階級,就說明有不平等。
而秦文軒所修行的淨土三經中,《佛說大乘清淨平等覺經》中“大乘”、“清淨”、“平等”、“覺”表明了修行的方式和方法。
在這其中有一個“平等”,是秦文軒現在所不能理解的,更不用說做到。
好在淨土宗對這三本經書,有著很好的學習順序,先修《佛說觀無量壽經》,後學《佛說大乘清淨平等覺經》,在修《佛說阿彌陀佛經》。
《佛說觀無量壽經》中也有一個學習的順序,這就是敬業三福。
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秦文軒現在是先修五戒,之後,三皈依,有了這個基礎之後,才修習敬業三福裡面的第一福。
在阿彌陀佛舍利子講解《往生論》標題的時候,曾說過,論的右邊“侖”字。
侖的本意是條理、倫次的意思。
倫次是一種在社會或人際交往中體現的等級制度。
在這個制度中,人們按照其社會地位、職位、權力等因素被分為不同的級別。
儒家所認為的倫次,是以尊卑、長幼、父子、兄弟等關係為基礎建立的,是人們在家庭和社會中相互依存的一種等級序列。
侖加上人,成為人倫,成為了倫理,就是尊卑、長幼。
侖加上車,成為了輪,輪流,輪番,輪廓。
侖加上言,成為論,論功行賞,這其中就包含評定和衡量。
侖加上手,成為了掄選,掄選有挑選、選拔的意思,要對人進行挑選,就需要被選拔人說出自身條件,選拔人一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