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唇癌 (第1/4頁)
堅木本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飛揚剛結束一場遠端學術交流會議,正揉著有些疲憊的太陽穴,劉祖訓就匆匆走進了辦公室。他手裡拿著一疊資料,臉上帶著抑制不住的興奮。
“飛揚,你看這個!”劉祖訓把資料往桌上一放,“挪威那邊的一項關於莫氏顯微外科手術的研究,在早期唇部鱗狀細胞癌治療上效果驚人!術後複發率特別低,患者生活質量還高。而且,他們發現這手術好像能啟用患者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配合起來,簡直是難治性、複發性唇癌患者的新希望!”
趙飛揚一下子來了精神,迅速拿起資料翻閱起來。看著看著,他的眼睛越來越亮:“這太有研究價值了!不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我們之前在腎癌治療裡用過,像帕博利珠單抗和納武利尤單抗,用在唇癌上還得重新摸索。還有,針對癌細胞特定分子缺陷的口服小分子藥物,對攜帶特定基因突變的唇癌患者有效果,這也是個全新的方向。”
兩人一拍即合,決定深入研究這個課題。他們馬上聯絡了團隊裡各個領域的專家,緊急召開會議。會議室裡,大家圍坐在一起,氣氛熱烈而緊張。
趙飛揚站在前方,指著投影上的資料說道:“各位,今天找大家來,是關於唇癌治療的新方向。挪威的這項莫氏顯微外科手術研究給了我們很大啟發。我們要研究它在國內患者中的適用性,還要探索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口服小分子藥物的聯合治療方案。大家暢所欲言,說說自己的看法。”
外科專家林教授率先發言:“莫氏顯微外科手術確實有獨特優勢,能在術中實時檢查切緣,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組織。但我們醫院開展這類手術經驗不多,需要先派醫生去學習,引進相關裝置和技術。而且,手術和免疫治療、藥物治療的順序、配合方式都得好好規劃。”
免疫學專家張博士接著說:“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唇癌治療中的效果值得期待。不過,不同患者對藥物的反應可能差異很大,我們得建立完善的患者評估體系,篩選出最適合的患者。同時,聯合治療可能引發的免疫相關不良反應也得提前研究應對措施。”
遺傳學專家王博士補充道:“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口服小分子藥物是個精準治療的好方向。我們要建立基因檢測平臺,快速準確地檢測出患者的基因突變型別,為藥物選擇提供依據。但這類藥物研發難度大,我們可能需要和藥企合作。”
劉祖訓認真聽完大家的發言,說道:“大家說得都很有道理。我們分成幾個小組,林教授負責安排醫生去挪威學習莫氏顯微外科手術技術,籌備裝置引進;張博士帶領團隊研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唇癌治療中的應用和不良反應應對;王博士這邊搭建基因檢測平臺,和藥企對介面服小分子藥物的合作事宜。我和趙飛揚負責協調各方資源,確保研究順利進行。大家有什麼問題隨時溝通,我們爭取早日取得突破。”
研究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林教授挑選了幾位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安排他們前往挪威學習莫氏顯微外科手術。在挪威的醫院裡,中國醫生們認真學習手術技巧,觀察手術全過程,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李醫生,你看這一步,他們對切緣的處理非常精細,這對降低複發率很關鍵。”帶隊的王醫生一邊看著手術,一邊對身邊的同事說道。
“是啊,回去我們得多練習,把這技術吃透。”李醫生目不轉睛地回答道。
與此同時,張博士帶領的免疫學團隊開始收集唇癌患者的病例資料,建立患者資料庫。他們對患者的免疫系統指標進行詳細分析,篩選出可能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有良好反應的患者。
“張博士,這個患者的免疫細胞活性比較高,說不定對帕博利珠單抗反應會不錯。”助手小李指著一份檢測報告說道。
“先記錄下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