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第1/2頁)
鬆鬆挽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下了舟,著了陸, 司馬光便被熱情的富知州給迎了下來。富知州矍鑠康健, 見這位新上任的判官來了, 便滿臉笑意地鋪了宴給接風洗塵。
這陣仗,自然要比當初方到華州時要大得多。
富知州自然清楚司馬光一家奔波勞頓許久, 當下就叫人把帶著的物件都送了過去,只留這夫婦二人赴宴。
司馬光忙於同蘇州這一幫子新同僚交際, 自然也顧不上身旁的張儒秀。
張儒秀自然不在意, 她的心思,也被蘇州這片旖旎美景給吸了去。
這隨著人剛走一會兒, 便見無數條小巷子貫穿於長街之中。吳中地區向來富饒安寧, 除卻不時冒出頭的饑荒與水患, 倒真像是一片桃花源一般。
吳儂軟語不時傳入耳中,隨意一看,便能瞧見數不盡的湖泊廊橋與榆柳。眉目帶笑的小娘子肆意尋樂,幾位小官人聚在一起吟詩作畫。街上商鋪林立,一家挨著一家,吆喝之聲不絕於耳。
這片歡生之景,似是同華州那些個前線的州郡都割裂的起來。前境的戰火訊息也尚還未傳了過來。
蘇州街頭巷陌仍是那般太平之象,不僅是百姓,衙府裡那幫官員也不同於華州官員的提心弔膽。身在這般美境,縱是知道些什麼前線戰報,也無法體會到那般緊急。
蘇州的衙院倒是與華州那處大同小異。衙司至小院這條長路上,仍是高大的梧桐樹掩映。
走到宴席落座後,便又是一番寒暄與慰問。
富知州貼心,怕司馬判官家的內人無趣,便叫夫人揚氏陪著她。
楊氏倒是還大聶娘子一輪,早將張儒秀當了小輩來看。
楊氏言,就是她家最小的四姐,也比張儒秀要大上五歲。
張儒秀自然惶恐,連連說著好話,逗得楊氏開心。
楊氏同張儒秀的婆婆一般大,也是把她當晚輩來看,照顧著她。時不時同她碰盞茶,再聊聊旁的事。
「張娘子,你同司馬判官從華州來,一路上定是吃了不少苦罷。」楊氏給張儒秀倒了盞新茶,說道。
張儒秀笑道:「路上免不了舟車勞頓,不過這也都是小事罷了。真正叫人煩心的,還是前線的戰事啊。」
這話也是試探楊氏對前線的態度,畢竟蘇州這片安逸的過分,叫人心裡都不安起來。
楊氏一聽這話,笑意也小了幾分。她以為張儒秀是在向她訴著戰亂之苦,便安慰道:「那處這麼亂,幸得沒叫你受傷。」說罷,又嘆道:「還好你如今到蘇州來了。南方尚還安定,你也能放下心來。」
張儒秀點點頭。
從上到下,興許除了知州,便再沒人能慌得起來。只是戰火的訊息註定會傳遍全國,戰火一日尚在,百姓便不能真正享受安寧。前線交戰的訊息總有一日會傳到蘇州來。到那時,百姓驀地被炸開,風聲必然會滿空跑。
張儒秀也正是憂慮這一點。
只是楊氏沒能想到這一點上。先前自家官人交流,也只是聽得幾句閒語雜聞罷了,具體情況尚還不知。
富知州顧及著司馬光還未安下家來,便早早結束了接風宴。宴上大多時間都是問著司馬光延州邊境的戰況,也叫同僚認識了下這位年輕的判官。
酉時散宴後,司馬光才有了大把空閒時間同張儒秀說話。
「方才盡興麼?」司馬光給張儒秀暖著手,一邊問道。
張儒秀搖搖頭,「說來說去,無非就是那些話。沒什麼盡不盡興的。」
司馬光發覺她興致不高,便轉了話題:「說起來,還沒去院裡看看呢!」
說罷,便拉著張儒秀向前走去。晚間冷風吹來,叫人分外清醒。
張儒秀百無聊賴地四處張望了下,依舊是那梧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