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什麼?河流中沙石積成、有岩石露出水面的淺灘磧(音qi)口位於黃河晉陝峽谷中部,黃河由北而來,湫水河從東而至,與黃河交匯。每年雨季,湫水河攜著大量山石、泥沙衝入黃河,淤塞河道。而寬闊的黃河在此驟然收窄,黃河大同磧,洶湧膨湃的魂韻和咆哮如雷的氣魄。造成這一河道水流湍急、波濤洶湧,形成了長500米的暗礁險灘,船筏難以通行。因此,磧口成為黃河中上游航道的終結點,順流而下的貨船,不得不在此停泊卸貨,改為陸運。
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資源源不斷地由黃河河運而來,到磧口後,轉陸路由騾馬、駱駝運到太原、北京、天津、漢口等地,回程時,再把當地的物資經磧口轉運到西北。鼎盛時期,磧口碼頭每天來往的船隻有150艘之多,各類服務型店肆300多家。日復一日,磧口便成為“水旱碼頭小都會”。
現鎮內有數量豐富且儲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建築,主要有貨棧、票號、當鋪等各類商業性建築和廟宇、民居、碼頭等,幾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間典型的漕運商貿集鎮的全部型別。由於古鎮至今還是原始質樸的居民生活形態,所以又有“活著的古鎮”之稱。
,!
歷史的輝煌,留下了燦爛的文化。磧口主要景點有“古鎮風韻”、“水旱碼頭”、“臥虎龍廟”、“黃河漂流”、“二磧衝浪”、“麒麟沙灘”、“黃河土林”、“紅棗園林”和以“西灣民居”為代表的一批具有黃土高原建築特色的晉商“老宅院”。磧口古鎮的街道、店鋪是清代山區傳統建築的典範。主街道順著臥虎山,從東開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黃河北上,時曲時折。
更有趣的是,古鎮后街只有200餘米,卻轉了十八道彎,這些建築完全依地形而建,街道都用石頭鋪砌,店鋪都是平板門,門前都有高圪臺。在主街道南有二道街、三道街,一條比一條短,形成了梯形的建築格局。
這裡是黃河與湫水河交匯處的磧口鎮的岸邊,在這裡可以看到黃河與湫水河交匯的水流樣貌。岸邊立有一石,上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磧口鎮。站在黑龍廟的平臺上,西望日落。雲氣濛濛,影影綽綽。黃河靜靜流淌,古鎮聲息悄悄。
何家杏站在黃河邊,遙望著對岸的磧口古鎮,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慨。他彷彿穿越了時空,看到了磧口古鎮往日的繁華景象。
河面上,一艘艘大船揚起高高的風帆,順著滔滔黃河水緩緩前行。船頭劈開浪花,濺起一片片晶瑩的水珠。船工們忙碌地操縱著船隻,臉上洋溢著自信和堅毅。他們用粗壯的繩索牽拉著帆船,喊著號子,齊心協力地向前行進。
岸邊,一群群駱駝排成整齊的隊伍,邁著穩健的步伐。它們身上馱著沉重的貨物,鈴聲清脆悅耳,迴盪在空氣中。騎手們騎著高頭大馬,英姿颯爽,馬蹄聲響徹雲霄。
何家杏沉浸在這繁榮昌盛的氛圍中,不禁感嘆道:“船帆來往浪花迎,纖影拉繩吆不停。駝隊成群搖響鈴,馬嘶鳴,古鎮悠悠敘舊情。”他彷彿能聽到昔日磧口古鎮熱鬧喧囂的聲音,感受到那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號稱黃土高原的小布達拉宮的李家山村,位於磧口古鎮南3公里處,隱於大山深處,空靈幽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該村落始建於明成化年間,是磧口水旱碼頭商貿經濟輻射形成的周邊村落之一。磧口鉅商,李氏家族在此修建了九十八院住宅群,磚雕木刻做工精細,依山而建疊置十一層。畫家吳冠中曾稱其為“與世隔絕的桃花源”,並表示這樣的村莊和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難再找到。
李氏家族經世代繁衍,到清中葉已成大戶。時值磧口商阜繁榮,李家也插足於商業。據(宗譜)與口碑資料佐證,當時李家山有東西兩大財主,東財主李登祥,人稱祥財主,在磧口開的“德合店”、“萬盛永”;西財主李德峰,在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