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辦公室的印表機將文章打出來,讓蘇夏帶回家去修改,眷寫第二次。
這樣一來二去沒幾次,在辦公室打的加上蘇夏自己手寫的,《11°青春。初戀》的初稿很快就定出來了。全文一共18萬字,蘇夏預計自己再刪刪減減,可以縮減到15W字以內,這是一個恰好可以討好出版社編輯,獲得出版資格,又不顯得過多和過少的字數。
為了迎合出版社的口味,雖然文風蘇夏設定的是走青春路線,但是,內容中她自己新增了許多這個時代特有的因素。譬如說教育制度,廣泛而嚴重的下崗潮等等。因為她不確定內地的出版社是否會出版純粹的言情小說——目前只有臺灣那邊的言情作家的作品比較暢銷,內地的話,還是題材厚重的比較好賣。
所以,某些特定的因素,都被蘇夏運用到了文章裡面。高考制度,中國特有的教育方式,父母和孩子日益加深的代溝,改革開放個體經濟進展的艱難……這些在多年以後都會被學者當做課題來研究,現在卻很少有人能看透這些現象背後說明的問題。
跟著母親去了幾次她以前工作的辦公室,蘇夏也看得出來沈素梅其實很不想在家歇著,她是很想工作的。以前造紙廠的效益好,沈素梅在造紙廠坐辦公室當會計,一個月拿的工資不比蘇建國少,甚至在效益好的時候還比他多,承擔起了家裡儲蓄+花費的全部義務。
可是近年來A市的造紙廠因為效益降低和環境汙染的緣故,一個個工廠被停工,沈素梅所在的市造紙廠也終於停產,將一大部分的職工都給內退下崗了。沈素梅呆在家裡,沒有額外收益,蘇建國又不會把工資全部交給她,家裡最近過的確實是有點緊巴巴的。
蘇夏看母親跟還留在造紙廠的幾個阿姨叔叔都聊的挺愉快的,
9、稿定矛盾 。。。
於是在某次離開造紙廠,坐在母親腳踏車後座回家的時候,蘇夏裝作無意的問母親:“媽,劉叔叔他們還留在紙廠的這些人,一個月能夠拿多少工資啊?”
沈素梅騎著車,道:“五六百吧,比以前少多了。”
蘇夏調整了一下坐姿,一直手臂環著母親的腰,突然問道:“那媽你想去上班麼?我看你最近在家裡待著挺無聊的,每天不是去姥姥家就是跟院裡的阿姨們聊天,這樣多無聊啊。如果能找份工作,既能掙錢又有事做,多好。”
沈素梅苦笑道:“我都快四十了,現在找工作能找什麼工作?如果是給人家打工看孩子之類的,又累又掙不到幾個錢,還不如在家歇著呢。”
蘇夏瞭解母親的想法,這個時候的國企工人總有一種傲氣存在。覺得除了他們這些吃國家鐵飯碗的,其他譬如個體戶啊,臨時工人啊等人都是幹著不靠譜的工作,就算那些開商店的每個月能掙幾千塊,他們也覺得面子上還沒一個每月掙八百的工人來的好聽。現在社會上下崗的人那麼多,雖然就業機會也不少,但是這些剛剛從國企下崗的職工大都不願去幹又髒又累的活兒,他們都想著能夠做點清閒的工作,錢少點沒關係,但主要是不累,而且聽著好聽。
這個願望雖然很美好,但是,世界上哪有掉餡餅的事情呢?蘇夏幾次想勸母親先找個工作幹著,因為現在不找工作,幾年之後等人們意識到了面子沒有吃飯重要,連飯店刷碗的都不怎麼招人了。但是她也瞭解母親的脾氣,於是只能將話壓著,在心理思索著自己能不能想想辦法,為母親拿個主意。
兩人路過菜市場,買了把青菜,蔥薑蒜等,家裡雞蛋快沒了,還買了幾斤雞蛋和西紅柿,準備回家做番茄蛋湯麵吃。回到家屬院裡的時候,遠遠的蘇夏就看到父親的腳踏車停在他們住的單元樓門口,她不由得催促了母親一下:“媽,爸已經回家了。”
沈素梅聽到了,馬上將車騎得更快。兩人都瞭解蘇建國的性格,說好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