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維箴分析了包括皇帝態度、朝廷局勢、外戚實力、宗親態度、貴庶風向等一系列優劣對比,最終給劉維箴的建議,核心只有一條,低調做人,踏實做事。
也無需怕被劉繼英成功奪嫡,倘若聖意已定,那什麼努力都是白費,若陛下心存猶豫,那麼朝廷上下,絕對少不了替皇孫說話的人......
劉維箴聽從了王士廩的建議,也是按照其建議做,並且做得還不錯,謹言慎行,人畜無害。並且,根據朝局變化,不斷調整言行舉止。當然,更多的時候,劉維箴只是老老實實地做自己。
就這麼著,當劉文濟把目光轉移到這個長孫身上,卻驀然發現,這個皇孫在滿朝喧囂的環境下,竟能如此守靜,這可是一個很難得的特質,劉文濟也是第一次奇之。
劉文濟不喜其“迂懦愚鈍”,但在一次讀書時,他讀到《太宗實錄》中的一段記載,文字描述有春秋筆法,但明白地指出,太宗皇帝年輕時,比之秦、晉、趙三王,亦以“迂緩”著稱。
這則“發現”,也是劉文濟改變對劉維箴看法的開始。值得一提,將那冊《太宗實錄》放到皇帝讀書目錄中的,乃是時任內閣侍講的包拯。
當劉文濟同樣將放大鏡照向劉維箴的時候,王士廩的建言,就起很大作用了。因此在劉文濟眼裡,劉維箴這個孫兒雖然不那麼讓人滿意,但他至少持重、純粹,失之英睿,但“不折騰”,也是一個帝王難得的特質......
該是從建隆二十二年開始,劉文濟第一次以同等目光,來時審視、看待這一子一孫,劉繼英於政事堂行走治事的同時,召見劉維箴問對的情況也變得頻繁了。
二十二年黃河夏汛,水勢異常,劉文濟下詔,破天荒地以皇孫劉維箴作為河防使,率隊出京,巡視黃河下游諸州縣河防民情。
然後在巡視過程中出岔子了,劉維箴巡至濮陽時遇刺了,人雖沒事,但嚇得不輕,而刺客儼然是死士,行刺不成,果斷自盡,沒有留下任何有用線索。
在王士廩的建議下,劉維箴沒有將此事上報,訴苦告狀什麼的,而是以國家大事為重,繼續遵從詔命,巡視下游州縣,濟民之困。
但顯然,這件事是不可能瞞得住朝廷的,密集的眼線,迅速將此事上報給皇帝劉文濟。對此,很難說劉文濟是何感想,但他迅速下達密令,要求將此事壓制掩蓋,禁止洩密。
事情雖然壓制下來了,但在一些不為常人所知的領域,此事卻在不斷髮酵,影響之深遠,可以說徹底改變了奪嫡之態勢。
當然,劉維箴“濮陽遇刺”,也是建隆朝廷的重大疑案之一,不在此事本身,而在刺殺背後牽扯到的一系列奪嫡鬥爭。
至於說影響到奪嫡形勢,刺殺案也只是一個引子,作為最大“犯罪嫌疑人”,奉聖諭,皇城使陳巍很正常地對睢陽公劉繼英展開調查。
結果,刺殺案確實沒查到與睢陽公府有什麼干係,但卻被陳巍找到了一些其他東西,比如,劉繼英秘密交結朝臣的一些行為,與內廷勾結刺探訊息,藉著楊氏的影響力將手伸入禁軍三司,試圖染指軍權,甚至被其收買的一些將領都暴露了出來......
還有一些舊賬,比如早在章德太子在世時,劉繼英就已經蠢蠢欲動,秘密培植勢力,甚至將眼線埋入東宮之中......
一樁樁,一件件,足以讓劉文濟腦溢血。當然,這些事,劉文濟依舊沒有拿出來審判,皇家的威嚴總歸還是要維護的,其樂融融的假象也需要維持。但是,關於劉繼英封王的提議則徹底擱置了。
從建隆二十二年下半年開始,對於繼嗣如何,劉文濟已經有所偏向了。歸根結底,劉文濟的得位過程,雖屬運氣,更不乏陰謀成分,但他也不喜歡自己的子孫,也搞這麼一套,還是劉繼英這種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