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匯總 (第2/2頁)
人老手殘眼還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民事的長官最高程度推廣了其種植,反正大部分糧食都已經被收割,天水的大戶們也樂於把田地借出來(同樣也有之前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的收穫的原因),由於事態緊急,楊儀簡單粗暴地定為五五分賬,並在幾乎所有的能夠借到的良田上都種上了蕎麥,至於另一種冬小麥則被種在漢軍自己掌握的田地上。
由於灌溉工程的推廣,外加堆肥場已經開始出產土化肥,楊儀認為這些瘦田遲早也能跟良田產出持平——收割的蕎麥產出由於田地情況不同,所以產出也不同,每畝產量約400-700斤不等(相當於現代的的100-180公斤,不過本來蕎麥產量就不高),經過之前各種高產作物的洗禮,這個產量稍微讓楊儀有點失望,但畢竟是預料之外的收成,要求自然也不能太高。
順帶一提堆肥場這玩意最早開始建造的時候楊儀認為只不過是一個糞坑集中堆放處,但很快,隨著上一批新糧使用土化肥有了明顯效果後,大量軍營和農田產生的的廚餘垃圾、農作物秸稈、人畜糞便都被收集起來投入其中
,!
考慮到整個天水地區的耕田,這些產出甚是不太夠用,以至於楊儀不得不要求漢軍士兵和魏國民夫不得隨地大小便,而是要儘量去公共廁所,一部分操練任務少的漢軍士兵被要求一大早就出去拾糞(更重的體力活,比如耕田、做工和挖礦被交給了魏國民夫),不然根本追不上消耗——當然這件事兒太過粗俗,楊儀最後想了想還是沒寫在奏報裡。
比如天水這邊的水力工坊已經投入運用——水力鍛錘這個概念在當初聽姜維轉述的時候非常高大上,以至於楊儀懷疑能不能建成,但是等實際建好後楊儀到現場一看,就覺得原理非常簡單,只是以前工匠們沒想出來——那是一個把水車轉輪的轉動透過一系列的齒輪傳遞到工坊,再用另一個齒輪帶動裝有錘頭的槓桿上下運動的裝置,借用這個水力鍛錘,鐵匠們可以節約打鐵的力氣,只要調整鐵胚的位置方便成型,極大提高了工坊出品速度,當然為了成品效果,鐵匠們還是願意自己做最後的完善工作。
再比如煤礦和銅鐵礦都投入了運轉——根據先帝使者的教授,現在這些露天煤炭被挖出來後會根據需要分類,不少運來工坊的煤炭會被打碎然後跟泥土混合形成煤餅——在實踐當中,工匠們發現這種燃燒方法果然比直接燒煤效果更好。而且燃燒後形成的煤灰和爐渣按照那本《天工開物》的介紹,可以用於修築城牆和房屋的時候充當混合物,也可以敲成碎末後跟肥料混合用於肥田,甚至還可以充當最近投產的石灰窯的輔助材料,然後燒完石灰會有更多的爐渣,再拿去做別的——這就是良性迴圈啊!
:()沙雕網友援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