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第1/3頁)
嶽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然,梅貽琦對自己未盡職責並&ldo;深感慚愧&rdo;的心理,對南京國民政府而言可能相符,對清華園師生來說就不見得吻合。或者說,清華師生對他的這個&ldo;慚愧&rdo;就不見得領情了,甚至一部分還表示反感,認為是矯情與荒唐的表現。此點從浦江清在日記中可看出一個大概,浦氏說:&ldo;上午出門,看黑板報訊息。梅先生已飛京,與胡適等在京成立平津各院校遷移委員會。名稱似如此,可笑可鄙。學校既不能遷,同人學生幾全體在此,只有幾位校長先生及極少數教授得到便利飛出去,還籌備什麼南遷?是召集流亡教授,給予優待,我們留在這裡的,便視同匪類了!讀工字廳前教聯會報,對於南京成立平津院校南遷委員會,大致譏評,並對於留在校內的態度不明的搖動分子加以警惕。&rdo;[49]
這段日記表明,留校人員對這個&ldo;南飛計劃&rdo;與少數南飛人員並不買帳,也不認同,且從心底裡生發出一股牴觸對立情緒。正因這一情緒,又繁衍出對校內態度不明的&ldo;動搖分子&rdo;加以警惕的敵對之心。而此時的&ldo;動搖分子&rdo;,不知對暗中射來的可怕的&ldo;警惕&rdo;眼光是否有所察覺,亦不知有多少此類分子最終南行。但可以想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隨著解放軍代表正式接管清華園,要想出走就難上加難。在未來的歲月裡,那些未能南行的&ldo;動搖分子&rdo;,與坐在清華靜等解放軍前來解放的&ldo;堅定&rdo;者,形成了水火不容、勢不兩立的族群,當初的&ldo;搖&rdo;與&ldo;定&rdo;,成為革命與反革命的分水嶺與試金石。在這塊試金石面前,&ldo;搖&rdo;者成為&ldo;定&rdo;者監視和鎮壓的群鬼,而這一嚴重後果,是&ldo;動搖分子&rdo;們當初萬萬沒有料到的。
南渡北歸:離別(第一章山河崩裂)傅斯年出任臺大校長(1)
就在朱家驊、俞大維、傅斯年、蔣經國等人坐鎮南京調集飛機全力&ldo;搶救&rdo;北平學人的短暫時間裡,從北方飄入江南的風聲越發令人慌亂和驚懼,蔣家王朝搖搖欲墜的跡象也越發分明,國民政府必須請求美國迅速投入大批武器裝備與美元才能挽大廈之傾。在蔣介石授意下,孫科內閣緊急督請胡適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兼外交部長,即刻出面與美國交涉,儘快爭取援助,以為岌岌可危的國民政府&ldo;打一劑救命針&rdo;。胡適聞訊,極不高興地對助手胡頌平說:&ldo;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政府,我怎樣抬得起頭來向外人說話!&rdo;[50]堅決予以拒絕。儘管胡氏一舉揮去了向自己頭上飛來的兩頂耀眼奪目的官帽,但他即將使美求援的風聲還是傳了出來,引起社會各界強烈關注。12月18日,聯合社與《申報》等新聞媒體專門就這一問題登門採訪,胡氏以外交辭令答稱&ldo;外傳種種,絕對不確&rdo;,但沒否認蔣政權遭遇的重大困難和希望外援的急迫。當天聯合社發出的電訊稱:&ldo;北大校長胡適表示,蔣總統將繼續剿共戰事,惟無外援恐難長期作戰。胡氏認為中共為蘇聯型共產黨,與之組織聯合政府,結果必蹈捷克復轍。胡氏並稱,吾人固欲和平,即總統亦然,惟不能不惜任何代價以求和平。&rdo;當記者向其詢問對於大局與國共和戰意見時,胡以沉重的語氣答道:&ldo;和比戰難,和比戰也許難十倍,難百倍。&rdo;[51]
這組訊息透出蔣家王朝獨木難撐與蔣、胡等人決心困獸猶鬥,反共到底的同時,也暗含了胡適將出使美國求援的可能。只是此時一切或明或暗的動作,都無法挽回國民黨兵敗如山倒的頹局,正可謂&ldo;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