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第1/3頁)
嶽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蔣介石透過各種軍事情報網路,覺察到日本方面的陰謀,在公開宣告中嚴正指出,任何協定都須經南京國民政府批准。面對宋哲元一直搖擺於戰、和之間,置中央政府訓令於不顧,頑固地寄希望於日軍妥協求和的心理與做派,蔣介石甚為擔憂和不滿,於7月10日先後兩次發出電令,恩威並施地對宋哲元指示道:&ldo;務望在此期間,從速構築預定之國防線工事,星夜趕築,如限完成為要。&rdo;&ldo;守土應具決死必戰之決心與積極準備之精神相應付。至談判,尤需防其奸狡之慣技,務須不喪絲毫主權為原則。吾兄忠直亮節,中所素稔。此後尚希共為國家民族前途互勉。&rdo;[8]
電令發出後,蔣介石於廬山召開緊急國防軍事會議,制定了三項應變措施:
(一)編組第一線戰鬥部隊100個師,預備部隊80個師,於7月底前,組建好指揮大本營及各集團軍、軍團等一切事宜;
(二)把可供半年之需的彈藥存放長江以北三分之二,長江以南三分之一。如兵工廠一旦被日軍摧毀,則從法國、比利時購買軍火,經香港、越南運回國內;
(三)準備後備兵員100萬人,軍馬50萬匹及半年的軍糧等。
此時,南京國民政府幾次電令宋哲元速赴保定相機處理戰事,但宋不但置若罔聞,反而與鄧哲熙等幕僚於7月11日化裝打扮,悄然無聲地趕到了天津。而去天津的目的,正如當時的一一o旅旅長何基灃後來所言:&ldo;不是抗戰,而是求和&rdo;。[9]
7月12日下午7點,根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指令,陝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境內的國民黨軍隊接到動員令,向以鄭州為中心的隴海鐵路與平漢線集結;山東境內的部隊擔任津浦鐵路北段防守;在南昌的30架軍用飛機立即編隊飛行北上。
宋哲元一行潛往津門後,與三十八師師長兼天津市長張自忠密謀求和,這一做法得到了張氏明確支援。宋哲元心懷忐忑,試探性地與駐天津日軍首領進行談判,企圖靠自己縱橫捭闔之術予以&ldo;轉丸&rdo;。惜宋氏與張自忠的幻想,皆與時代大勢相違,結果自是一相情願。當盧溝橋事變發生時,日本關東軍和日本駐朝鮮軍首腦機關,頻頻致電日本中央軍事統帥部,強烈要求當機立斷,痛下決心,以盧溝橋事變為契機,實現徹底征服中國之&ldo;雄圖大業&rdo;。面對國內外局勢,駐華北日軍對前來求和的宋哲元採取了虛與委蛇,以等待大批援軍到來的戰略決策。對日軍首領的陰謀,沉浸在&ldo;和談&rdo;美夢中的宋哲元全然不覺,迷醉中於12日匆忙對外發表談話:&ldo;此次盧溝橋事件發生,實為東亞之不幸,區域性之衝突,能隨時解決,尚為不幸中之大幸。……希望負責者以東亞大局為重。若只知個人利益,則國家有興有亡,興亡之數,殊非盡為吾人所能意料&rdo;云云。[10]
此番妄言傳到廬山,蔣介石與奉召前來開會議政的各方人士大為不滿,為防宋氏以華北軍政之主的新式軍閥心態,一意孤行地沉浸在&ldo;苟和&rdo;迷夢中昏睡不醒,做出有損國格、人格和民族大義的遜事。7月13日,蔣介石再次致電宋哲元,嚴明而又措辭強硬地指出&ldo;盧案必不能和平解決……中正已決心運用全力抗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以保持我國家與個人之人格……此次勝敗,全在兄與中央共同一致,無論和戰,萬勿單獨進行。不稍予敵方以各個擊破之隙,則最後勝算必為我方所操。請兄堅持到底,處處固守,時時嚴防,毫無退讓餘地。今日對倭之事,唯能團結內部,激勵軍心,絕對與中央一致,勿受敵欺則勝矣。&rdo;[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