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孔子說“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由此得知商周兩代在禮制上的一貫性。可比他們更遙遠的夏朝,則更為“質樸”,或者說的更直白一些,就是血腥。
就說這“寮祭”,起源歷史相當久遠,甚至可以追溯到人智剛剛開化之時,遠古先民燃起篝火,在篝火上烤熟獵物,以此奉獻給神靈。
後來,鼎出現了,任免便在篝火上架起大鼎,在鼎內煮肉奉獻給祖先和神靈,然後分而食之。因此,鼎成為了重要的禮器,也逐漸演變為權力和國家的象徵。
長安城裡,高坐廟堂的,整日拿禮說事的老爺們,要是知道他們引以為傲的禮,竟然是從這樣的血腥中蛻變而來的,不知道會不會噁心的嘔吐!
嘔嘔嘔!
長安城的老爺們吐不吐,韋晉不知道,反正他是吐了個撕心裂肺。那些祭品,也不知是用什麼秘法儲存下來,時過千年,竟然還儲存的這麼“新鮮”。
那股子“香”氣,稍微聞了聞,便搞得韋晉胃裡翻江倒海,燻得眼睛都睜不開了。他現在是打心眼裡佩服,浮丘公的毅力,在這地方煉丹的人,心得有多“誠”。
點完了最後一盞燈,瞧了瞧這縱橫約三十丈,上圓下方的祭臺,松雲子不由感嘆:“怕是杞國曆代的君王,將大半的國力都消耗在這了。”
不,這話說的並不準確,應該是更嚴重,韋晉必須要糾正這一點,杞國在洛州之地經營數百年,代代祭以重祀。不說祭祀肉牆,單說那便深不見底的祭祀坑,便不知道添了多少祭品。
還有就是鼎,鼎的鑄造工藝,很是複雜,耗費極高,即便是到了如今,也不是個簡單的活計。上千年前,鑄造三十六尊這樣的大鼎,其中的花費可想而知。
這也就難怪,杞國的國力日漸衰退,一直以成為了一個顛沛流離的國家。而且,可以預見是杞國的這種祭臺,絕不可能只此一處,他們的遷徙路線上還會有,只不過規模不一定這麼大而已。
作為一個“三觀”較正的大唐青年,韋晉不得不批評杞國的衰退和滅亡,不是因為敵國的襲擾,而是他們窮盡祭祀,倒行逆施的結果。
揉著下巴,韋晉神神叨叨的,叨咕著:“這丹爐挺有意思的?”
徐王爐!就不知道跟那個徐偃王到底有什麼關係!韋晉剛想去掏了掏丹爐,看看有什麼仙丹沒有。雖然,他很年輕,但這不妨礙他有追求,萬一有呢,是吧!
可李洽這粗野的武夫,有眼不識金鑲玉的東西,竟然薅著他的脖領子,把他拽到一處壁畫前,非讓他與松雲子一起盤這壁畫。
瞧著殿下在那刻著日月星辰的巨壁,韋晉小聲道:“老李,長生不老,青春永駐,吃一顆,保準你一直硬下去。”
在李洽的眼中,此刻的韋晉,像極了平康坊勾欄院中賣大力丸的龜公。看在同為殿下效力的份上,李洽教他一個乖,即便真有那玩意,最好也當看不見。
就算是韋晉,有幸吃到了,他的壽命也會比原本更短,可能連個全屍都留不下。試問哪朝哪代的帝王、主上,能允許臣下長生不老的?
打了個冷顫,依依不捨的瞧了一眼丹爐,韋晉點了點頭。讀書人到底是迂腐,倒是沒有這武夫看的明白,還真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行了,不必可惜!京兆韋氏的嫡出子弟,你就是個傻子,到老也能混個四品官。這樣的命,多少人求都求不來呢!”
“不是老李,你這話說的太難聽了!我怎麼了,我比那些死讀書的強多了!”
唉,嘆了口氣,李洽拍了拍一臉無辜的韋晉,無奈道:“老韋,你這種人要是坐在弘文殿,那我大唐才是死孩子吊掉井,沒指望了。”
你!
韋晉算是明白了,越王為什麼如此不待見他了,就這張不嘮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