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封?邏娑道行軍副大總管-左衛將軍,那個班師之後,便下落不明的傢伙?
這就難怪其與蘇慶節相識了,郭待封是李勣的舊部,後隨蘇定方,也是衛公一脈的將領。我說這一路上,他怎麼跟屁股長癤子似的坐不住呢,敢情是不想見老友啊!
扶起郭待封,李守義笑道:“老郭,你這藏的夠深的,咱們相識半年了,你是一點都沒露啊!”
“敗軍之將,慚愧難當!那裡還有顏面在人前宣耀那不光彩的身份。”
老郭這話,也引得蘇慶節跟著一起長吁短嘆嘆,大非川之戰,是所有唐軍的痛處,莫說郭待封這些親歷者,就算是蘇慶節也甚為傷感。
入座後,蘇慶節便迫不及待的問起了老郭這些年境遇,聽到老郭一直在河北邊軍服役,也不來看他這老友,連說其不厚道。別人笑話他,他們之間乃刎頸之交,豈能以世俗度之。
“唉,烏海之戰,我因意氣之爭,未遵帥令,貪功冒進。被二十萬敵軍所圍,糧仗盡沒,斷絕了我軍的補給和支援,導致了大非川之敗。”
“若非我一意孤行,哪有那十萬冤魂。郭某本想以死謝罪,可又無顏去見那些弟兄。所以,便只能投身邊軍,渡過餘生了。”
事情過去十三年了,但郭待封一直耿耿於懷。他手下兩萬護糧官兵盡數力戰而亡,這是大唐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敗仗,讓自恃名將之後的郭待封實在無顏。
唉,嘆了口氣,蘇慶節捶了郭待封一拳,感慨道:“你跟仁貴,就是一個槽子拴兩頭叫驢,一個比一個犟。”
“你們都太想證明比對方強了。”
客觀的評價,大非川之敗也不能全怪郭待封身上。在蘇慶節看來,就算沒有烏海之戰,不丟失輜重,唐軍也未必能勝。
論欽陵當世名將,本不在薛、郭二人之下,手中又握有四十萬大軍,人數是唐軍的四倍,又有依附的吐谷渾人為應,佔盡了人和,豈是輕予的。
蘇定方晚年鎮守西南,蘇慶節跟隨在側,亦深知高原苦寒,越是高去,越是嚴重,將士們難免會眩暈、頭痛、心慌、腹瀉、疲乏。
更何況薛仁貴指揮部隊“輕銳倍道”,快速由低地帶推進到高原深處,士卒缺乏適應高原環境的必要時間,而且體力消耗一定很大,此失地利。
與此同時,安西四鎮不穩,一些部落趁機作亂,讓西征的唐軍如芒在背。若非阿使那忠領玉河軍重新奪回于闐,牽制了西域的兵力,後果只能更嚴重,此失天時。
天時地利人和皆失,在這種情況下作戰,就算是把他和裴行儉一起拉上去,也未必打的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