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飛的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雨竹刷著論壇,發現即便是最支援陳克的粉絲們也沒人覺得陳克能打贏趙立行。
其實她自己也覺得不可能,只不過因為那個人已經連續兩次帶給人意外和驚喜,創造了奇蹟,所以她下意識會對那個人抱以期待:
“你還能創造奇蹟嗎?”
楊雨竹看著上場的陳克想道。
“第一劍,開始!”
隨著裁判揮動手中的旗幟,第四局比賽正式開始。
陳克和趙立行相互靠近,很快來到場地中央。
趙立行用的武器是迅捷劍,這是一種來自歐洲的經典武器。
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重甲漸漸被火槍所淘汰,同時歐洲文藝復興的熱潮導致城市居民的增多,市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格鬥技術,同時城市人口增多也導致了更多的摩擦發生,而當時法官對於難以裁決的案件,就乾脆要求雙方直接進行決鬥,由神明來決定保佑誰。
這在法學界有個名詞叫做:“司法決鬥”。
這就導致了遇事不決拔劍乾的決鬥風氣開始流行,而歐洲則出現了專門為決鬥單挑而生的武器——迅捷劍。
這是一種劍身細長,帶有護手的單手劍,長度大概在1米1到1米3之間,現代擊劍比賽中的重劍,其前身就是迅捷劍。
趙立行使用的迅捷劍比較特別,長度達到了1米4,算是迅捷劍中比較‘喪心病狂’的一種長度了,不過還是比陳克的苗刀短20厘米,所以陳克開局就讓了3分。
不過單手武器和雙手武器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單手武器的攻擊距離往往比雙手武器長,因為一個側身對敵,一個正面對敵。
此時趙立行劍長1米4,加上側身對敵的優勢,而且自身臂長也比普通人要長一些,所以他的攻擊距離反而要大於讓了3分的陳克。
對於這一點,陳克在賽前分析中就已經推算出來了,所以此時謹慎地和趙立行保持著距離,不讓自己被納入對方的攻擊範圍中。
迅捷劍為了追求刺擊的威力而將劍身設計得非常細長,這也意味著其幾乎放棄了切割傷害,所以在兵擊比賽中,迅捷劍90的得分都來自刺擊,如果要靠劈砍得分,除非是動作幅度很大的那種大力劈砍,否則裁判可能不會算作有效攻擊。
而以刺擊為主的打法就註定了使用迅捷劍的人會更注重距離的變化和出手的時機。
抓住機會,一劍突刺,命中對手,一氣呵成!
這種打法和現代擊劍比賽中表現出的那種打法很相似,但兵擊畢竟不是擊劍,並非一味比誰快,還存在雙殺的可能,所以迅捷劍的高手往往會更耐心,抓時機的能力會更好。
趙立行練的劍術流派是‘閃擊流’,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門非常注重出手速度的劍術,而且因為這個劍術流派的絕招有90都是透過攻擊敵人的頭部來得分,所以又被許多網友戲稱為‘爆頭流’。
趙立行持劍逼近陳克,手中的細劍如同一條正不斷吐著蛇信,伺機而動的毒蛇,上下晃動著。
而陳克則雙手持刀,以迎刀式對準前方,和趙立行的細劍逐漸在空中交錯,這也意味著雙方都在一點一點被納入對方的攻擊範圍。
“陳克現在的選擇太冒險了,迅捷劍本就偏重突擊型的打法,練‘閃擊流’的趙立行就更是如此,這意味著從靜止到突然啟動的這一下,趙立行的反應和速度會非常快!
對付趙立行,陳克最好的戰術是提前啟動,持刀快速衝上去打,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點一點和趙立行拉近距離,然後大家一起比啟動速度。”
劉銳的聲音在直播中響起,他輕笑道:“這就像是一個長跑選手非要去和短跑選手比出發速度,大家專注的領域都不同,你這是鬧哪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