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二章 掙扎 (第1/2頁)
九月季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然離去時,已是黃昏。
斜陽照在熱鬧的榷場,顯得格外明媚。
宛如此時劉然的心情一般。
而在劉然離去時,何灌也迅速趕回知州府衙,不顧眾人詫異的目光,風風火火的就衝入自己辦公之地,他要將適才言論,全部寫在紙上。
他拿著狼毫筆,在硯臺上一沾,就要落筆書寫,卻不料白紙依舊是一片白色。
何灌這時才想起,硯臺已乾涸,他對著慊從大喊道:“快快,研磨。”
左右慊從從未見過何灌有這般焦急過,但身為知州的慊從,自知此刻應當做什麼。
而後眾人迅速研磨,何灌見眾人研磨,自己則來回在宅中行走,想要將方才的言論,記的更加清楚。
何灌焦急,自是有他的道理,劉然所述之理論,在劉然自身看來只是歸納總結,但在此時代,毋庸置疑是屬驚天之論。
看似簡單的總結,這是劉然在數千年後的教育中,無形烙在他骨子之中。
而就是這番總結的思想,實是花費了數千年才能總結而出的理論。
就如論語一般,看似僅僅總結了孔子的言行,這些言行放在現代社會,並不稀奇。
然而在戰國時期,則是開宗立派的學問。
這便是資訊差的差距。
當書寫完之後,何灌這才鬆了一口氣。
他看著自己所寫的內容,微微皺眉,只見因他寫的太快,這字跡頗為粗狂,縱使他自己辨認,也需花費點時間。
隨後眉頭一鬆,幸好全寫出來,沒能遺忘。
他仔細的看著自己所寫的內容,眼裡依舊充斥著驚歎,無論他再看幾遍,依舊覺得驚人。
有了這字跡雜亂的內容,何灌這回不緊不慢的開始摘抄,剛猛的字跡,清晰可辨。
最後摘抄之後,他在落款上,一陣猶豫。
如今他已位高權重,軍事上頗有建樹,治理上,也將河州治理的井井有條。
但始終還差一點,這一點便是在策論之上。
宋代武人在社會目光上,一直擁有偏見,這偏見也不全是偏見,武人缺乏文化,確實是真的。
因此,武人的地位,始終難以和文人抗爭,只能依附文人之下,縱使昔日的狄武襄狄青,也需依附在文人之下,才可獲取進一步的發展。
在水洛城時,狄青因辦事不利,而遭受譴責,歐陽修等人庇護的名頭,便是狄青是武人,不懂內政。
然而,一旦狄青成樞密使時,這些文人又將矛頭對準他。
除卻狄青自身武人遭受文人的非議之外,還有狄青確實除卻戰功,無有策論。
若是這策論出自他的手,他日定能在朝政之中,享以盛名,地位穩固如泰山,誰也無法撬動。
這讓何灌內心,激盪難擋。
確實,只要他下筆,那這一切都將是他的。
這曠古的策論,此後就以何灌冠名,青史也有他的一席之地。
他的名字,將會伴隨著這策論,經久不衰。
後世皇帝也好,治國大臣,也會對何灌傾佩。
(
他身為河州知州,只要給予劉然一些好處,又或是悄然之間,誅殺了此人,便能將此策論,佔為己有,誰也不會知曉。
縱有他日有人揭發,誰又會相信,一名弓箭手都頭,能有這番見識。
又有誰會相信,盛名天下的何灌,會巧取豪奪一名都頭的文章。
沒有人會相信。
想到這裡,何灌心中一陣意動。
然而當他意動時,下意識抬頭看向了自己所書寫的字。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赫然映入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