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八章 南拳北腿 (第2/3頁)
空留塵緣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黎傾的形象與姜逸塵少時所聞江湖軼事相近。
是個盤膝而坐、赤著古銅色上身、筋肉虯結、雙眼綁著頭巾的中年男子。
在笑面彌勒過世之後,如來聖手是當今中州武林當中絕無爭議的手兵第一。
而放眼三四十年前,在中州江湖中以手為兵、獨佔鰲頭之人便是黎傾。
黎傾是從中州雲澤境中走出來的。
足跡遍中州,鑽研各路拳法,在一次爭鬥中傷及腿部經絡,雙腿癱瘓,只能全憑雙手行事。
如此逆境之下,也成就了他的絕世手法。
他可以靠手完成原本雙腳才能做到的移動。
各種可能或不可能的拳法、指法、掌法、肘擊法、肩撞法都被其雙手開發到了極致。
黎傾於古稀之年壽終正寢,一生中都在飄泊與挑戰中度過,一路收了不少弟子,但都未能悉心栽培,成器者少,成名者更屈指可數。
其中關鍵因素也在於沒人出現他這樣雙腿截癱的狀況,更別說黎傾之後還在一次事故中雙目失明,另行練就了卓絕的聽力與感知力,遂無人能將其一身絕活承襲下來。
真正面對面較量時,姜逸塵還發現“黎傾”的臂展較大多青壯都要短上三分一。
然則作為“黎傾”的對手,沒人會覺得其手臂短,甚至會誤以為對方手臂可以伸縮自如。
總以為出拳來掌已老,夠不著,卻在最後剎那間陡然伸長,從不落空!
而且“黎傾”出招很少,主打防守反擊,可又都能做到後發先至,既讓姜逸塵覺得無處著力,又教之感受到處處受制。
進攻中,姜逸塵發現“黎傾”的手法變幻暗合八卦之道,水來土掩,構成了個完美手陣。
姜逸塵破敵乏術,心中思變,卻忽而警兆大增!
磅礴真元脫體凝絮為冰霜紗霧,層層疊疊護擋於身前。
此法與形同撐傘的範圍覆蓋式劍氣攻擊招數“天劍諸傷”有些許異曲同工之處。
不過“天劍諸傷”是守中帶攻的反擊式劍招,運氣路數雖散,卻有一定的方向性,且每個方向上均需勁道十足的氣勁爆發。
而這類紗霧型護障,則需將體內真元綿密層疊的往外釋放堆積,既需要雪崩似地大規模發動勁氣,又需要將這些勁氣揉成棉絮,如萬千細流匯入江海不見波瀾。
可以說霸突魯城中以戰代練的強化學習模式,讓姜逸塵對於內息勁氣的施放掌控進入了更為絕妙的境界,瞧來頗似仙家手段。
然,當“黎傾”的衝拳轟來,紗霧終歸只是紗霧,弱不禁風,輕易便被拳風破了個一乾二淨!
拳如山傾!
姜逸塵避之不及,豎劍相抗。
“黎傾”的應對也在須臾間完成,拇指食指中指相併,衝拳化掌。
一掌將暗啞劍拍按在姜逸塵左胸前。
飛退的姜逸塵喉間湧出甜血,胸前火辣。
三指成掌拍開劍刃朝向,也讓姜逸塵察覺到十餘日來都處於高強對抗狀態的暗啞劍劍身受到了一定的破壞性損傷。
掌勁餘勢更是隔劍將他的衣裳印貼了個三指形狀在胸膛面板上。
若非及時運功相抵、化勁,只怕已受了不小的內傷。
幾縷毫毛飄落,姜逸塵這才後知後覺,竟還被對方後續的無名指與小指的手刀切去了左眉尾角。
要是自己退身再慢上一分,那麼切去的很可能是左眼眼角,或是左眼眼球!
“黎傾”的確很強,只是雙足皆廢,到底在移動上還是受限頗多,無法像“玄簫”一樣給予人無法喘息的壓力。
當“黎傾”這顯而易見的軟肋被姜逸塵和冷魅狠狠拿捏住,開始拉開足夠身位,以遠攻手段來應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