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第1/8頁)
有利又有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女子能夠參加殿試,這簡直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這一科的女學子們,無論最終是否中榜,都已經被歷史銘記,成為了人生的贏家。然而,人心總是嚮往更高的目標,無論男女皆是如此。既然已經歷經艱辛走到這裡,又怎能空手而歸?
若蘭深吸一口氣,凝神靜氣,繼續奮筆疾書。她的筆下流淌出的文字,如同她內心的獨白,真摯而深刻。她寫到了女子的不易,寫到了對知識的渴望,寫到了對未來的憧憬。每一個字都彷彿是她心靈的印記,記錄著她成長的點點滴滴。
殿試持續了整整四個時辰,直到夜幕降臨才告結束。學子們陸續離開皇宮,禮部官員則忙著封場,用灑金紙覆蓋住試卷上的名字和籍貫,然後急匆匆地送往文淵閣。文淵閣內,早已等候多時的閱卷官們正摩拳擦掌,準備開始他們的工作。這些閱卷官都是進士出身,曾在清廷擔任要職,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威嚴與智慧。
閱卷工作開始了,整個文淵閣內瀰漫著一種緊張而肅穆的氣氛。閱卷官們一個個神情專注,彷彿在與那些文字進行著一場無聲的對話。他們或點頭稱讚,或皺眉思索,每一個動作都透露出他們對這份工作的認真與負責。潘曉明尚書從男女學子的試卷中各挑選出十份佳作,這些佳作如同璀璨的星辰,在眾多的試卷中熠熠生輝。
與中書令劉墉商議後,潘曉明將挑選出的試卷一同呈送到了乾清宮的御案上。乾清宮內,李清歌皇帝正端坐在龍椅之上,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威嚴與智慧。她接過試卷,一頁頁地翻閱著,彷彿在與那些文字進行著一場心靈的交流。
參加殿試的學子超過百人,每篇試卷都長達數千字。面對如此龐大的閱讀量,皇帝自然無法一一審閱。因此,他們只能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試卷呈上御前,以便皇帝做出最終的裁決。而大炎朝的科舉制度因為男女並試的創舉,使得李清歌需要審閱的試卷數量比前朝皇帝多了一倍有餘。然而,她並未因此感到厭煩或疲憊,反而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到這份工作中。
雖然李清歌並非出身於古代帝王之家,對這類古文文章的瞭解有限,但她憑藉現代人的智慧和眼光,以及那份對知識的渴望與尊重,依然能夠大致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精髓。她彷彿能夠穿透那些文字的表面,看到背後所蘊含的情感與思想。每一篇文章都彷彿是一個獨立的世界,讓她在其中遨遊、探索。
最終,在李清歌的親自裁定下,殿試的排名塵埃落定。杜若蘭的名字赫然在列,她的才華得到了皇帝的認可與讚賞。那一刻,若蘭的心中湧動著難以言喻的激動與喜悅。她知道,這一路走來,她經歷了太多的艱辛與不易,但正是這些經歷,讓她更加珍惜眼前的這一切。
而這一切的起點,正是那個思緒紛飛的時刻,當杜若蘭漸漸明白了女性自我價值的真諦。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女子同樣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天空,活出獨立而精彩的人生。
選擇狀元這樣的人才,對李清歌來說,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作為大炎朝首位打破常規,允許女子參與科舉的帝王,她深知這一步的邁出,不僅是對舊有制度的挑戰,更是對自我眼光與智慧的一次重大考驗。
李清歌,這位機智過人的女皇,雖坐擁天下,卻從不自恃才高。她清楚自己在文學鑑賞方面並非頂尖,尤其面對這堆積如山的試卷,其中不乏才華橫溢之作,要從中挑選出真正的狀元,實非易事。於是,她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了一個妙招——用聲韻結合白話文的方式來評判。
在古代,文章尤其是詩詞駢賦,都極為講究聲韻和格律。宋詞,那更是為歌唱而生,雖然如今曲調可能已失傳,但後人仍能根據詞句的韻律,重新譜曲,找回那份跨越時空的韻味。李清歌深諳此道,她覺得,聲韻好聽的文章,內容不一定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