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蘇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租金為每年三千塔索銀幣」,可謂半賣半送。
當然巴亞努克不知道的是,很快有五十名希臘商人穿過陸地,來到這座看起來毫無前景的荒島,而那邊在新尼西亞行省的船隻運來大批出自印度的木材、磚土,這群商人用一筆資金僱傭了當地人,修造了棧橋、起重機、蓄水池、燈塔、木柵和壕溝,形成個小型的木堡,二年後有成批來自阿拉亞、印度、波斯、朱羅的船隻滿載著各種珍貴貨物自這裡轉銷,耶倫堡迅速壯大繁榮起來,五年後常駐的商會和各方人員達到了五千人,城市也逐步由木堡轉為了磚石壁壘,並開始增修強大的炮臺;十年後,耶倫堡幾乎和對面的奧爾摩茲老城區融為一體,這裡滿是「聖保羅普世帝國教會」的教堂,居民有三萬人,城牆三重,還擁有一千名衛戍士兵(多從阿克蘇姆、信德或錫斯坦等地僱傭來加以訓練)、三百名退役安置老兵,及一支二十艘戰船的自衛艦隊。此外,耶倫堡還在奧爾摩茲城北方的野地建起了數個大型的牧場,每年能出產一千到二千匹優異的駿馬,用來反哺新尼西亞行省的殖民地武裝軍隊,加強他們的力量。
而五十年後,耶倫堡已壯大為能和新尼西亞並肩的強大羅馬殖民地,它的軍隊獨立出動,不需帝國正規軍協助,可以滅掉阿拉亞地區任何個酋長國,羅馬帝國藉助它漸漸蠶食了整個奧爾摩茲諸島嶼,扼守住了波斯灣的海峽,排擠了阿拉伯商人們獨霸該海域的利益,當然這一切成都浸染在鮮血當:耶倫多次和阿拉伯的海盜船隊激戰,還曾登過阿拉伯或葉門的海岸,摧毀絕滅了許多部落,並且於東羅馬帝國位於埃及的運河開通後,大肆和阿克蘇姆盟國勾連在阿非利加更南部掠奪販賣奴隸,送往埃及、的黎波里、安納託利亞、色雷斯、克里特乃至西西里的種植場和工場,特別是蔗糖作坊——最後光是耶倫堡這個核心殖民城市內,有一萬名黑奴在從事各種行當——高皇帝雖然在生前說過私人不準蓄奴,但當他死後,蓬勃起來的大產業主沒理由不使用這些廉價的勞動資源,皇帝的諭令早已被封存到故紙堆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