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文藝》。
《滬上文藝》創刊於1953年,首任主編是德高望重的巴金先生,最早叫《文藝月報》。六十年代停刊後,於77年復刊。
有意思的是,《滬上文藝》在1964年曾一度改名《收穫》。
早在1957年,巴金、靳以創辦《收穫》並擔任主編,後因政治因素影響《收穫》於1960年停刊,因此《滬上文藝》在文壇人稱“小收穫”。
眼下《收穫》還未復刊,要是能上個小《收穫》也是不錯的。
而且這寓意也好,小收穫,小富即安,非常符合林朝陽建設小金庫的理念。
他這人沒別的優點,就是腳踏實地。
要不然怎麼能從東北的黑土地走到這偌大的燕京城來呢?
心裡有了想法林朝陽便行動起來,在沒有電腦和網際網路的年代,寫小說不僅是文藝創作,更是個體力活。
一般人手寫八百字的作文肩膀就得酸好一會兒,林朝陽進入創作狀態每天至少三千字,一天下來腰痠背疼,手指都快磨出繭子了。
圖書館六層只有他一個人,寫作的時候根本不需要有任何顧忌。
只待了一天,林朝陽便愛上了這裡。
這個圖書管理員的崗位,真是給他量身打造的!
林朝陽的新作品依舊是短篇小說,畢竟篇幅短,真要寫的順利,個把星期就能投稿,碰上個鑑賞水平高的主編,說不定一個月就能刊發。
如此短、平、快的專案,對於目前囊中羞澀的林朝陽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這天林朝陽正忙著寫稿呢,升降機抵達的聲音響起來,他還以為又來活了。
來到升降機處才發現,上來的是個小紙條。
“77級中文系陳健功約你下班到鍾亭,有事商談。”
林朝陽認出這應該是杜蓉的筆跡,陳健功找他,莫非是《燕京文藝》那邊有動靜了?
下了班,林朝陽心情愉快的溜達著來到未名湖西岸。下午的課剛上完,湖邊有不少學生在散步、看書,往鍾亭走的路上他聽到一陣激烈的辯論聲。
循聲望去,見是幾個男生聚在一起討論國際大事。
“越南彈丸之地卻狼子野心,頻頻騷擾我國邊界,邊境百姓居民深受其害,必須要給他們一個教訓。”一個男生憤恨的說道。
“國之大事,在戎在祀。眼下國家剛剛走出低迷,最迫切需要的是改革。輕言刀兵,等於是好不容易從泥潭裡拔出來的腳又陷入了另一個泥潭。
還是要以外交手段為主,利用聯合國給他們施加壓力,回到談判桌上來解決問題。”
“說的輕巧。蠻夷畏威而不懷德,何況聯合國是美西方國家主導的,他們巴不得越南給我們製造麻煩呢。”
……
嗡嗡嗡剛剛結束,國家急需人才,燕大這些名校的學子們未來必定要在國家的各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這不僅是一些學生們的想法,也是學校、政府和整個社會的共識。
所以燕大的許多學生身上難免有點“揮斥方遒,糞土當年萬戶侯”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自我要求,這些人也把深入參與政治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朝陽!”
林朝陽正胡思亂想的時候,遠遠傳來一聲呼喊,他連忙朝鐘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