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老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跑到哪裡去吸食血液,必當捲起一陣血雨腥風,到那時候,就悔之晚矣了。想到這,張恩溥突然咬了咬牙,管他個三七二十一,這最後一招只能提前用了。未幾,張恩溥忍著劇痛站了起來,抽出了一直背在身後的龍虎天師劍,收劍而立,左手大力拍向自己的胸口,一道鮮血噴向手中的天師劍,右手在劍身上一抹,讓這緋紅的血珠浸潤整塊金屬。然後閉上眼,念出了一段亢長的咒語。
「天地玄宗,萬氣本根。廣修億劫,證吾神通。
三界內外,惟道獨尊。體有金光,覆映吾身。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包羅天地,養育群生。
誦持一遍,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
萬神朝禮,役使雷霆。鬼妖喪膽,精怪亡形。
內有霹靂,雷神隱名。洞慧交徹,五氣騰騰。
金光速現,覆護真人。急急如玉皇光降律令敕!」
就在咒語念畢的一剎那,張恩溥兩眼爆出了一團精光,左腳屈,右腳直,排兵布陣一般的連行了九步,腰肢一動,如風擺楊柳般轉了一圈,姿勢甚為怪異,卻又無可挑剔。要說他這步伐是隨意走出來的嗎?非也非也。要是認真的起來,這裡面還有一套大學問。張恩溥的這套步子,喚作『禹步』,禹步禹步,傳為夏禹所創,故稱禹步。禹步借用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與中宮9個方位,象徵漢代九州名,作為周旋之地。是道士在禱神儀禮中常用的一種步法動作。道教崇拜日月星辰,尤重北斗七星,認為以此步態禱神,可遣神召靈,獲七星之神氣,驅邪迎真。道士行氣或入山林,亦多用之以聚氣、驅邪。而這禹步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轉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又稱「步罡踏斗」。
走完了禹步,張恩溥長劍自下而上,斜指著旱魃,空出的另一隻手蘸了一點血液,在虛空中結出了三個漂亮的手印,最後三個動作的殘影疊加在了一起,狠狠的摁在了自己的眉心上,這一招,正是天師道的絕學:三花聚頂!
「噗嗤……」強烈的不適在張恩溥的喉嚨裡翻湧,他控制不住的又噴出了一口血霧,但手上的動作卻並非因此產生一絲一毫的停頓。
「天師道第六十三代傳人張恩溥,有請祖師爺上身!」一縷血線從張恩溥的嘴角里了下來,他那洪鐘般的呼喚亦如錢塘江大潮般,鋪天蓋地的席捲而出。
「嗡……」與此同時,緊握在張恩溥手中的天師劍一陣顫動,像是在發出遠古的鳴叫,又好像在迎接著什麼的東西的到來,劍身的顫動幅度越來越大,張恩溥也跟著劍在那裡得瑟,就跟打擺子似地,就差嘴裡吐白沫子了,便能用板車拉去,找醫生當羊癲瘋治了。
但奇怪的是,張恩溥周身的疼痛感卻隨著節奏的劇烈而開始漸漸地消失,並且身體內好象有一種變化,那感覺,就好像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從自己的胸口散發,湧向了身體各處。那股神秘的力量每掠過一處,就迸發出一陣說不出的淋漓暢快。力量充斥著大腦,漸漸的,張恩溥的神智也開始清晰,就連那雙眼睛也開始變的有神了起來。
張恩溥只能感覺到身體的變化,但他卻看不到,因為某種神秘的通靈召喚。他體內的各個細胞正在一個接一個的發生著裂變,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而且細胞的能力並沒有因為一分二,二分四的分化而削弱,相反,這些細胞反倒會自主進化一般,一個細胞裂變成兩個,不光數量發生了改變,就連質量也都發生了巨變。它們,在自主進化!
當然,這一切細節張恩溥並不知情。細胞一個接一個的分裂著,而他的整個身體結構也發生著短暫的變化。
這時候,令人驚奇的一幕發生了。張恩溥的感覺從腳底開始,漸漸的,感覺到腳底有些異樣,那種感覺有點癢,就好象是傷口在癒合。起初這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