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言語激烈些罷了。
兵家所求,不無道理,畢竟兵為兇器,不能以仁義論之。
而兵者,國之重器,雖不可不察,然治國當為正,治軍則為奇。
正可示於人,而奇,不可輕易示於人。
如今大明將兵,處處受制於儒,儒知正,而不屑於奇,焉能不敗。”
兵儒相悖,然國二者不可缺一。
二者相輔,國泰民安,二者相爭,民生凋敝。
儒家把兵家列舉之論證,歧義為大不敬,實為不智。”
“難道兵家,就能無視天地君親嗎?”
“兵家說,將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
做為一個將軍,對敵時,就要面對生死,和敵人講天地君親,有如對牛彈琴。
兵者,王道也,儒者,仁道也。內聖外王,兵儒相通則興,外聖內王,兵儒相爭則衰。
大明對內施王道,對藩屬廣施仁德。
藩屬朝貢得利則奉上國,朝貢有失則兵戎相見。
交趾、緬甸、蒙元、滿金無不如此。
如今大明積弱,兵儒相爭只是其一,王道逆施,才是其因也。
滅王道,施仁德,聖人遺志也。
王者獨尊儒術,卻把兵家,牢牢掌握在王者手中。
何故?
只因成王道者,多示之以兵。
尊儒,不過掩耳盜鈴耳,實為竊天下之祿,奉一家之食。”
孔貞運想要辯駁,無奈這個鍾公子所言,句句在理,幾乎沒有破綻。
可要就這樣認輸,孔貞運又覺得有負聖人門徒之名。
可正當孔貞運想怎麼反駁時,鍾君義接著說。
“孔首輔,如今衍聖公一家,遭遇毒手。
我已令高公公舉薦首輔大人,繼任衍聖公,若首輔大人,如此貶低兵家,君義怕是所託非人了。”
孔貞運聽說自己能繼任衍聖公,心中不由一陣激動,但聽說是高公公舉薦,又有些如鯁在喉。
鍾君義說:“高公公自然不會直接舉薦,孔首輔不用擔心流言蜚語。
可衍聖公曆宋元明三代,數百年,只託先人之福,未曾行教化之責。
西人利瑪竇、湯若望不遠萬里,來大明傳播西方天主教。
雖收效甚微,但長此以往,世人只知西方天主上帝,而不知孔孟。”
孔貞運說:“有這麼嚴重嗎?”
鍾君義說:“據我所知,先首輔徐光啟,登萊巡撫孫元化,都曾受西教洗禮。
他們可也曾是聖人門徒,就連徐光啟、孫元化這樣的有識之士,都對西教推崇。
更何況那些沒有大字不識的百姓,只需一些小恩小惠,就有可能信天主,而不尊孔孟。
若干年後,西化東漸,批判孔孟之士,怕是猶如過江之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