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海第一深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一清和楊廷和等人有很大的不同,他所處的位置相對獨立,並不會隸屬於任何一個集團,也就是為官這麼多年,有不少門生故吏,攀附於他。
但這些人也在之前兩次清算之中,被處理的差不多了,如今的楊一清不算孤家寡人,手下也沒多少人了。
這也是毛紀以及他手下那些官員敢於彈劾楊一清的根本原因。
無論是楊廷和亦或是毛紀夏言等人,都是被江南集團選擇的,或者說雙方進行了一個雙向選擇,各取所需。
所以楊廷和和皇帝之間,是必須要爭奪話語權的,這件事不以楊廷和的個人意志而轉移。
倘若楊廷和不願意做這件事,那麼他的內閣首輔的位置就坐不住了,江南一系的人就要換人來坐。
江南一系如今被周楚和嚴嵩瓦解的差不多了,毛紀和夏言早就被打上了江南一系的標籤,他們必須求活,倘若他們什麼都不做,那麼他們在朝中會被慢慢邊緣化,甚至毛紀臨了還可能被踢出內閣。
權利如同毒藥,讓人慾罷不能,一旦身居高位,掌握生殺予奪的權利之後,就再也不想放手。
毛紀作為內閣成員,所掌握的權力,足以一言決定無數人的生死,毛紀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容忍大權從自己手中旁落的。
為了保住手中的權力,毛紀不得不將楊廉提拔上來,楊廉作為他的學生,毛紀自然瞭解楊廉的為人,此人極為聰明,但也夠狠,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也正是因此,在這之前,毛紀一直沒有起用楊廉。
毛紀從來都清楚,楊廉是一把雙刃劍,用不好,會讓自己萬劫不復。
楊一清卻和毛紀等人不同,楊一清本身就不是江南一系的人,如今更是沒了任何標籤和站隊,或者說只要楊一清願意,他可以站在任何一方。
但毛紀想要繼續往上爬,動用這麼多人彈劾楊一清,那麼他們之間的關係已經勢同水火,再無調和的餘地。
對楊一清而言,倘若他什麼都不做,皇帝和周楚未必會保自己,無論是對皇帝而言,還是對周楚而言,楊一清和毛紀的人拼個兩敗俱傷才是最好的局面。
所以楊一清必須做些什麼。
一方面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內閣首輔的位置,即便楊一清清楚,自己或許幹不了幾年了,但楊一清為官幾十年,要的就是一個臉面和最後的體面。
楊一清主動告老還鄉可以,但不能是被人彈劾慘淡離場的。
更何況楊一清還需要為自己的孫子楊盛齋的仕途考慮,無論出於何種理由,楊一清都沒有對毛紀的人留手的理由。
楊一清很清楚,皇帝需要一把刀,來剪除毛紀手下的這些官員,甚至將毛紀徹底按下去。
這把刀可以是周衡器,也可以是自己。
但楊一清清楚,事情到了如今這個局面,周衡器躲在暗中算計了這麼久,是不可能主動當這把刀的,畢竟之前他已經做過一次,後果很嚴重。
這次這把刀,必須得由自己來做。
楊一清人老成精,很多問題一眼就看透了,倘若自己做這把刀,首輔的位置還能保住,自己不做這把刀的話,恐怕再次上朝的時候,就是清算自己的時候。
這次毛紀那邊的人看似很多,聲勢浩大,不過在楊一清眼中都是一些烏合之眾罷了,自己這邊,有皇帝,有錦衣衛,有周衡器,還有楊用修。
楊一清唯一拿不準的,就是謝遷的立場。
不過楊一清看問題可不像其他人那般,他和謝遷年歲差不了多少,甚至謝遷還比他大幾歲。
楊一清很清楚,以謝遷的年紀,對仕途基本沒了任何野望,現在所做的一切,不過都是在為他的那個兒子謝丕鋪路罷了。
問題就在這裡,謝遷原本是江南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