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第2/2頁)
陳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割讓。
得知清政府簽字割讓臺灣的訊息,臺灣島內怨聲一片,臺灣巡撫唐景崧也發出了言詞極為尖銳的反對意見,&ldo;祖宗締造之艱,史冊具在,傳至二百餘年,失自皇上之手,天下後世謂皇上為何如君?他日更何以見祖宗於地下?臣為祖宗守土,惟有與臺共存亡,不敢奉皇上割臺之詔。又謂棄地下已不可,棄臺地百數十萬之人為異類,天下恐將從此解體,尚何恃以立國?&rdo;[17]
面對臺民的呼聲,清政府莫籌一策,無動於衷,1895年5月20日下旨命令臺灣官員返回大陸,準備和日方正式簽署交割臺灣協議。群情激憤的臺灣紳民於25日宣佈成立&ldo;臺灣民主國&rdo;,推選巡撫唐景崧為總統,希望以這種假獨立的方式,從國際法角度上可以不承認清政府對臺灣的割讓,等將來事機轉變後再回歸母國。
日本早在遼東戰場作戰的同時,就已攻佔臺灣外島澎湖列島,預作入侵臺灣準備,當然不會被&ldo;臺灣民主國&rdo;的成立縛住手腳。1895年5月29日,日本派遣準備以武力控制檯灣的近衛師團先頭部隊抵達臺灣,在臺灣北部基隆附近的三貂角一帶登陸,於6月3日攻佔北部重鎮基隆,主持臺灣保衛戰的唐景崧以及劉永福等此後陸續離開臺灣返回大陸,11日日軍攻入臺北,不久宣告成立殖民統治機構‐‐臺灣總督府,樺山資紀擔任首任總督。
6月22日,日本攻佔臺北附近的新竹,隨後近衛師團長北白川能久親王下令向臺灣南部全面進軍。駐紮臺灣的清軍劉永福部黑旗軍以及楚軍,在臺灣百姓自發組成的義軍支援下,利用臺灣地形複雜的特點,不斷遲滯日軍的進攻。但是由於軍械不足、缺乏訓練以及人數有限的弊端,戰至10月21日,以日軍攻佔臺南為標誌,全臺成規模的抗擊作戰以失敗告終,臺灣全境淪入日本控制。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